海东日报首页

警惕!网络诈骗套路深

2020-03-14 15:51:1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蔡祥元 摄影报道

记者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公安局了解到,今年2月1日至3月4日,互助县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6起,案件几乎遍及全县各乡镇,被骗金额达100余万元。其中刷单类诈骗5起,被骗金额28万余元;冒充QQ好友诈骗14起,被骗金额8万余元;网上贷款类诈骗8起,被骗金额7万余元;网上投资类诈骗4起,被骗金额46万余元;其他类型诈骗5起,被骗金额8万余元。

3月10日,互助警方公布上述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提醒市民谨防网络诈骗。


案例一 网上刷单类诈骗

2月7日,互助县居民赵女士通过某兼职群找到了一个轻松挣大钱的“门路”——网络刷单。对方自称某某网络刷单平台客服,承诺将按照刷单额度的5%返还佣金。赵女士首次刷单935元,获得了46.75元佣金,这让她一下子就相信了客服的话。

此时,赵女士的银行卡内没有现金,对方便让赵女士打开支付宝,骗其在支付宝的“花呗”内借款刷单,“花呗”内钱用完之后,对方又给赵女士发视频骗其从支付宝“借呗”内借款刷单,刷单完成后对方称还有2单未完成。为了收回本金,赵女士只好按照客服的要求刷连环单。然而,赵女士先后刷单四次,支付2.1万余元,客服却始终提示她任务未完成,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案例二 冒充QQ好友诈骗

2月27日,互助县居民李女士突然收到高中代老师的QQ信息,对方对李女士说,自己的朋友正在住院,需要交钱,自己微信没有绑定银行卡,要李女士帮忙代为转款。李女士很有警惕性,马上视频了对方,看见视频对方就是代老师,但是对方跟自己视频了几秒钟就挂了。李女士觉得上学时该老师对自己特别好,老师有事求自己帮忙,就应该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对方为了让李女士相信,让李女士将自己的银行卡号发过去,他先给李女士转款5000元。李女士将自己的银行卡发过去之后,对方就把一个5000元转账截图发给了自己。至此,李女士深信不疑,立马通过微信扫描对方朋友发的收款二维码,成功转账5000元。这时,李女士又收到了代老师发的7000元转账截图,让其再次将这7000元转给他朋友,李女士再次转完款之后发现不对劲,再联系代老师的QQ号,却发现已经被拉黑。后来通过电话联系代老师,李女士得知代老师的QQ号之前被盗,自己被骗了1.2万元。


案例三 网上贷款类诈骗

3月4日,互助县居民马女士在家中上网时,看到弹窗上有一个“嘉银金融”APP能提供贷款业务,正好有此需求的马女士立马在这个APP上输入个人信息及贷款金额1万元。借贷手续办好后,马女士发现贷款虽成功但钱却无法提现,她联系“客服”后得到解释:“之前填写信息时,将银行卡号填错了,账户被冻结了。”为了解冻,马女士按照“客服”要求,缴纳了3000元解冻费。转账成功后,“客服”依然说解冻没有成功,让其再次缴纳3000元的解冻费,马女士又给对方指定的账户上转款3000元。转账成功后,“客服”说可以提现了,马女士试了几次还是无法提现,向客服咨询,被告知自己的征信不好,需缴纳5000元征信费。马女士又按照对方指定的账户转款5000元征信费,转账成功后“客服”让其再缴纳1万元的流水费。此时“客服”承诺,马女士转账的钱款会随同贷款一同入账,马女士觉得不对劲,要求退款,却被告知还要缴纳1.5万元的违约金及2万元的保证金,此时马女士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案例四 网上投资类诈骗

2月24日,互助县居民孙先生看到自己的一个微信好友陈女士经常在朋友圈发“鑫圣APP上投资炒外汇赚钱”的图片,看到对方短期内赚了那么多钱,便心动了。他通过微信咨询对方,对方就给孙先生发了一个二维码,让其识别下载APP并注册个人账户,接着按照上面的投资比例充值了5.5万元。充值完成后孙先生看到自己的投资升值了,就打算提现,但对方让他加程序员的QQ。加了程序员的QQ号码后,对方向孙先生保证一小时之后就可以提现,一小时后孙先生发现资金未到账,平台显示他输入的银行卡号错误。

随后,孙先生联系“客服”后,“客服”让其汇款投资款50%的保证金之后才能提现,这时孙先生才感觉上当了,再次联系“客服”,发现“客服”却失去了联系,平台也无法登陆了。就这样孙先生被骗了5.5万元。

警方支招

针对各类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互助警方向市民支招,提醒市民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谨防电信诈骗。

●招工、兼职类案件主要以帮人刷单、淘宝信誉、兼职购买游戏币、充Q币值返还佣金,以及代理产品交保证金等方式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微信朋友圈、QQ群发布兼职刷单消息,消息中留下联系方式。

受害者一旦添加对方联系方式,诈骗就此展开。不法分子会给受害者一个任务,里面有淘宝或京东商城的链接,打开后加入购物车,然后给受害者发一个二维码,扫码付款。当受害者支付了第一笔订单后,骗子会很快返还佣金,这也只是为了骗取受害者的信任。接着就会加大刷单的量,等待受害者发现被骗时,对方会编造各种理由拒绝返款,并将受害者拉入黑名单。

● 冒充淘宝、天猫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要求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受害人在淘宝或者天猫购买的商品信息,以短信、拨打电话或电脑语音提示冒充淘宝客服人员,告知受害人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要求退款,需要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 微信、QQ伪装好友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好友微信或QQ好友,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在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微信或QQ账号主人,以帮忙购买机票、火车票、患病、急用钱借款等理由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盗取微信账号或QQ账号后,伪装成受害人好友,给受害人发微信,告知其手机刷机,电话号码被清空,要求受害人重新发送手机号码。当受害者把电话告诉对方,便会收到验证码,一旦受害者告知其验证码,对方将实施诈骗,可能会盗窃微信号,进而盗取与受害者手机绑定的银行卡或向受害者的微信好友行骗。

● 冒充执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团伙利用改号软件使其来电号码显示为预先设定的电话。冒充公检法、税务、电信、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拨打电话,或可能会通过微信、QQ加受害人为好友,以涉嫌洗黑钱、退税、退欠费、透支、盗用信用卡等为名,将假的通缉令或逮捕证发至互联网或微信,让受害人恐慌,让受害人将钱转入“安全账户”或“监管帐户”,或套取受害人的网银密码,从而再将银行卡或“安全账户”中的钱转入诈骗团伙的账户中。

●二维码诈骗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成为XXX网站会员,享受2折优惠或扫二维码有大红包”等。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码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

● 包裹藏毒诈骗

“中国海关查到你的包裹藏有毒品,请转账到XX并配合调查。”

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

“不好意思,由于系统故障,需要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被划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