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李庆玲 铁肩担道赋心声

2020-04-08 11:41:0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 时报记者 周晓华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她扛着摄像机跑遍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2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作为一名出镜记者,她用精湛的业务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始终把双脚迈向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关切民生,尽其所能,为群众办实事……她就是市人大代表、民和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一个将“奉献基层”作为自己职业追求的女记者——李庆玲。2007年8月,李庆玲从一名人民教师“变”为一名记者,从原民和县新民中学调入民和县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一晃便是13年,13年来,她始终扎根基层,报道百姓的酸甜苦辣,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被民和县的父老乡亲所熟知。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李庆玲把体验式采访作为深入基层的工作常态,“三农”问题一直是她报道最多、也最喜欢的采访内容。三伏天,她走进山大沟深的穷洼地带,走进矿山底层,热情讴歌劳动的美;戒毒所里,她零距离接触,探索跌入深渊之痛;福利院里,她为孤残儿童送温暖,传播人间大爱;田间地头,她与43万农民共享丰收的喜悦……

“记者不是万能的,但却需要、也可以尽其所能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因为热爱,我选择了记者,既然选择了,便风雨兼程。”李庆玲说。从走进民和县广播电视台那天起,李庆玲就扎根基层,走村串巷,“走千街巷进万家门,忠实记录百姓酸甜苦辣”,她以笔墨体察民情民意,用镜头反映群众心声,写出了一批反映时代本质、反映人民心声、反映真实生活、鼓舞人民斗志的好新闻好作品。

多年的艰苦奉献,辛勤耕耘,李庆玲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采写的新闻《干旱地里种出的“民和模式”》获得2012年的青海新闻一等奖;新闻《耄耋老人潜心研究<汉字源流七体字典>20年》获得2013年度青海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千户“家庭农场”:开辟农区畜牧业发展新模式》获得2014年度青海新闻奖一等奖;新闻《种枸杞圆了“致富梦”》获得2015年度青海新闻奖二等奖;2015年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文化惠民工程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获得全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6年8月当选为海东市人大代表……

13年如一日,采访中,她从不怕困苦,坚持新闻职业精神,清正廉洁,严守法纪,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了人民尊重,从一名一线记者成长为市人大代表。多年来,李庆玲一直按时高质量完成各类新闻采访任务,忠实履行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李庆玲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她的兢兢业业同样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许。为了传递民和好声音,讲好民和故事,让外界更多了解民和,走进民和,李庆玲曾在民和县电视台组织开办了《民和视角》《民和微视眼》《土语艺苑》等本土栏目,为全方位宣传民和县、打造美丽民和名片、提升民和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43岁的李庆玲看起来仍然充满了活力。为了更好地履职,她始终将“履行好职责,不负人民重托”挂在心头,学习依法履职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了解人大制度理论,掌握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为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李庆玲始终把新闻工作与人大代表职责相结合,不忘使命与担当,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访民情、知民意,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发言献策。

“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不忘初心跟党走,更要肩负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有了人大代表这一新的身份,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代表,我将忠实履行媒体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传播责任,努力架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做一名让党和人民信赖的记者。”李庆玲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