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大麦沟有个老百姓的贴心人

2020-04-15 09:21:22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时报记者 张璐 摄影报道

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大麦沟村地处南山脑山地区, 平均海拔2600米,年寒冷期较长,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可在这里,有一位人人皆知的“第一书记”郑绍林,他双脚沾满泥土,心中饱含热爱,尽心尽力、踏踏实实,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村里人人称道的“贴心人”。

入户走访解民忧

2018年4月,郑绍林在村主任的带领下第一次到村里走访。一天下来,很多乡亲对他投以怀疑的目光,但是郑绍林没有气馁,他知道,只有真正为群众办些事,才会赢得信任。

驻村以后,郑绍林经常对村里的40户建档立卡户进行入户走访,了解每个贫困家庭的贫困属性、致贫原因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还通过扶贫夜校等多种形式,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扶贫扶志、扶智精神培训,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使群众知党恩,感党恩。

2018年,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张廷红家的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高昂的学费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正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郑绍林在走访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他积极为张廷红申请“雨露计划”补贴,两个孩子一次性领到了10000元的国家“雨露计划”补助资金,解决了眼前的困难。“多亏了郑书记和党的好政策,让我的孩子们能顺利在大学里学习,现在他们在学校的成绩都很好,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张廷红说。

2019年,村民祁更元生了一场大病,胃切除的手术需要16万元,在东拼西凑之后,家里能支付的也只是杯水车薪。郑绍林知道这一情况后,和村“两委”一起为祁更元申请了医疗保险报销,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医疗保险政策为我报销了95%以上的手术和住院费用,真的是太感谢了。”祁更元感激地说。

这几年,郑绍林还与原单位乐都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积极开展“一联双帮”工作。2016至2019年之间,与城管局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720余次,发放慰问金共计13万元。同时,他和驻村工作队还筹措了230余万元,为全村购买种子、树苗,修建护栏、广场和拱桥等基础设施。

“村子就是我的家。我有责任让‘家’变得更富足、让‘家人’过得更好。”郑绍林对记者说。

精准帮扶掏真心

4月的第一天,伴着雪花,记者和郑绍林来到养殖大户李长命家。“李大哥,今年存栏多少,又添了几头仔猪?”“郑书记,现在存栏42头,刚添了40多头猪仔,母猪3头,有两头20天后就要生了。”

2016年之前,李长命养过十几头猪,但后来因为缺技术放弃了。“2018年的时候,乐都区委组织部派我去江苏和四川学习生猪养殖技术等相关知识,培训回来后,郑书记帮助我贷了‘530’贷款5万元,鼓励我扩大规模。去年我一共养了200头,年底出栏140头,除去成本,净收入也有个七八万了……”李长命说,现在贷款也还清了,还存下了5万块,对未来的日子更有信心了。

“这不正赶上中央一号文件的宣讲,我打算借助一号文件的顺风车,继续鼓励他扩大规模,从家养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这样既可以自己增收,也可以带动周边贫困户,把养猪产业做得越来越好。”郑绍林充满信心地说。

除了这些,郑绍林还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培训,帮助村民稳定脱贫。“这不仅可以让低收入农户练就一技之长,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更可以把过去‘体力型’劳动力变为‘技术型’劳动力,有效增强贫困户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力’。”郑绍林说。

建档立卡贫困户祁更全和他母亲两人以前没技术,收入低,这几年他参加了就业局组织的装载机操作培训后,拿到了从业资格证。“他拿到证书后在西宁找了一份月工资5500元的工作,年收入有4万多呢。”郑绍林说。

目前,大麦沟村建档立卡户中有10人获得挖掘机技能证书,28人获得烹饪技能证书。全村40户贫困户,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至少学到了一项技能,并拿到了证书。

产业扶贫找路子

由于大麦沟村处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种植传统农作物没有优势,郑绍林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和“两委”班子商讨,去甘肃实地调查,引进了当归、党参等药材苗子,并聘请技术员传授种植方法,鼓励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并进行试种。

种植成功得有人收购,为此,他又积极为药材销售找出路。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药材销路有着落了。由于村民们种植的药材质量好,郑绍林很快找到了买家,达成了订购协议,这下他悬着的心也放下了。2019年虽然药材价格有所波动,但每公顷纯收入也在4.5万元左右,群众种植药材的积极性逐年提高。

“一开始,村民们都不愿意配合,毕竟是新的种植项目,大家都怕亏本。后来,在我们几个的带领下试种了2.67公顷,村民们看到种出的药材有了不错的效益之后,纷纷都种了起来。”郑绍林欣慰地说,“今年药材种植已经达到24公顷,在我们村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也出现了种植药材的农户,南山五村就种了2公顷。”

“我家原来是种洋芋和菜籽的,但是由于气候原因产量和销量都不尽如人意。”在药材地里,村民张得海边播种边说,在郑绍林的带领下,调种当归后净赚了8万元。村民何鸿业说:“今年是我第一次种植药材,这几年看着大家都通过种植药材脱了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就心痒痒,今年一开春我就买好了种子,争取这几天种完。”

为了推动中药材种植可续有序发展,郑绍林联系大麦沟村创业园成立了大麦沟村药材种植经营合作社,把药材种植户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提高质量。“南山药材产业在往年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吸引外地收购商,效益明显增加。至目前已带动贫困户18人,增收35万。”郑绍林说,下一步,大麦沟村将拿出“绣花工夫”,在拓宽群众致富路上想办法,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