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海东这位“第一书记”不简单

2020-04-20 08:56:4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徐青 颜金梅 摄影报道

4月14日中午,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甘池村的“第一书记”袁国海一行,刚一跨进已住进保障房的川口镇南山村低保户马进林夫妇的家门,马进林一双大手就伸过来,紧紧握住袁国海的手,如久违的亲人,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袁书记,要不是你的话,我和老伴无儿无女,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楼房,多亏了你当初的劝导,书记赶紧沙发上坐。”说话间,马进林的眼泪溢满了眼眶,那双紧握着袁国海的手迟迟不愿松开……

一位已经离开川口镇南山村两年多的“第一书记”,为何让贫困户马进林如此挂念?好奇心驱使记者深入到“第一书记”袁国海两年前曾经帮扶的南山村,听听村干部、群众和贫困户讲这位“第一书记”的故事。

讲政策解难题的“第一书记”

2015年10月,海东市委组织部选派海东市政法委副书记袁国海到民和县川口镇南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南山村位于川口镇东南部,距县城有12.5公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土地贫瘠等等都是南山村的真实写照。

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277户中的大部分村民陆续选择前往其他地区居住。据统计,该村267户1177人,分散居住于民和县川口、马场垣、巴州3个乡镇19个村,还有10户56人仍留在了南山村居住。面对这个深度贫困的“后进村”,袁国海又是怎么做的呢?

南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有才给出了答案。袁国海刚到南山村,他工作认真的样子,让我们很不适应。得知村干部不团结,他就不厌其烦地多次找大家谈心谈话,加班加点是常事。换来的结果是一个个矛盾的化解,班子的团结。“和袁书记相比,说实在的,想起当初我的一些做法,感觉惭愧。”从袁国海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学到了一名干部一心为民的情怀和一名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村委班子成员团结了,他又一心扑在了落实精准识别的工作上。他走村串户,调查群众致贫的原因,每到一户人家,就帮群众解惑释疑,和群众促膝长谈,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袁国海走访了居住分散的3个乡镇19个村95%的村民,调查摸清了底数,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09人。

张有才回忆,从来到村子里的第一天,袁国海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走村串巷摸排。为了记录好贫困户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袁书记厚厚的笔记本不到两个月就记满了。跟随袁国海摸排的时间里,我从袁国海身上学到了很多扶贫的相关政策、理论知识。袁书记就是政策通,无论问题大小,只要你有疑问,他都能马上给出答案,本以为自己掌握的扶贫政策还算扎实,但与袁书记相比让我感到惭愧不已。由于袁国海工作细,2016年我们村就有3户12人光荣脱贫。

南山村党员终于有了个“家”

记者了解到,川口镇南山村以前一直没有村两委办公的场所,召集村干部开会都不知去哪儿。村子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出了门往南看,家乡十年有九旱;要办事无处办,不知村干部在哪儿站。”这揪心的顺口溜,深深刺痛了川口镇党委干部和“第一书记”袁国海的心。

为彻底结束南山村无村级办公场所、无党员活动室、无文体活动场所的历史,袁国海积极上下协调,多方筹资了80万元,在南山村村民相对集中的驮岭村购置了4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作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精准扶贫办公室都设置了进去。

“南山村的党员终于有一个‘家’。”说起建立南山村村级服务中心,张有才捂住眼睛落泪了。因为,以前村子里的村干部和书记闹矛盾互相不说话,自从修建了村委会,“第一书记”袁国海和镇上的干部们经常过来做调解工作,找村干部谈心,现在他们关系也好了,还互相商量着为村里百姓办事,村民办事可以去村委会找村干部,办事速度非常快。

“第一书记”袁国海说:“之前,南山村村干部凝聚力不强,党组织涣散,召集村级会议人员不齐,百姓办事无处办理,这就是南山村成为后进村的根源。如今,在宽敞明亮、办公设备齐全的办公室里召开党员大会,村两委班子越来越和谐,党员的先锋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向心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整个村子活了起来,脱贫致富的决心也大了。”

贫困群众疾苦时刻挂在心间

当初全村28户贫困户中有14户57人,选择购置了农业区现有的庄廓房屋,而另外14户52人中的13户在民和县城川垣新区幸福嘉苑办理了保障房入住手续,马进林夫妇就是其中的一户。起初,袁国海在走村串户摸排时得知,他们夫妇无儿无女,马进林腿脚不太利索,思想消极低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从此,他们就成了袁国海最关心的一户村民。

马进林欣喜地告诉记者,他和老伴能够顺利住上保障房与袁国海一次次关心、劝导、鼓励分不开。

马进林介绍说,老两口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除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就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了。在没住到楼房之前,他和老伴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不仅墙裂漏风,下雨时还会漏水。“袁书记在走访的过程中,村里户数那么多,却还深深记着我们老两口的情况,我心里感动坏了。但没想到这位好领导,组织又把他派驻到了其他乡镇上了。”

现在,走进马进林夫妇所住的保障房,窗明几净,电器一应俱全,沙发前的茶几上还摆满了多种新鲜的水果。“我们的好袁书记如此记挂着我们老两口,希望他以后常常到我们家里来做客。”说话间马进林的眼眶又湿润了起来。

在南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里,袁国海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那些老弱病残,不能出外打工的人怎么办?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山村山大沟深坡险,如何才能给这些无力外出的村民开辟一条在家门口就能收益的门路?望着南山村那些连机械也上不去的陡地,他计划坡改梯,改善耕种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殖业。

说起坡改梯的事情,张有才又回忆起了他随袁国海,多次奔波于省、市、县水利部门之间的往事。他们多次协调跑上跑下,333.3公顷项目经市、县水利部门勘察、论证,他们终于争取到了坡改梯项目7个,资金达552.68万元。在他的努力下,现在的南山村已进入到先进村行列,村民们也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袁书记”。

甘池村来了个“踏实”书记

结束了两年多的川口镇南山村的驻村工作,2018年4月,袁国海又被海东市委组织部选派到了民和县峡门镇甘池村担任“第一书记”。打这时起,“第一书记”袁国海又成了距县城50公里深度贫困的甘池村的一份子。在村民和村干部的眼里,袁国海就是“踏实”的代名词。

4月14日, 从县城出发,沿着川杨公路走进一段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记者来到了甘池村。这一天,驻村干部一班人和村干部正在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组的到来忙碌着。

甘池村有222户、833人。初到甘池村的两个月里,袁国海一心扑在调查摸排工作中。“部分路段需要重新休整、群众有饮水难的问题、全村电压不稳,时常出现电灯忽灭忽亮的情况。”这些都是他在走访中了解到的问题。像这样的民情调查笔迹就有15多篇,整理出的群众意见和建议有60多条。凭着认真扎实的调研,他很快融入了甘池村,走进了贫困户的心中。

甘池村“两委”办公室年久失修,漏雨严重,无法办公。袁国海将这一情况及时反映给了自己所在单位,海东市委政法委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解决维修了200平方米村委会办公室及村综治中心资金15万元,内设置了村级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综治中心,规范了上墙的制度、办事流程,为群众办事和党员开展活动提供了平台。同时,对塌陷的200平方米文化广场进行了维修,确保了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

李永林是甘池村的一名贫困户,通过养殖生猪,家里发生了些许变化,但好景不长,他家的猪圈被山洪冲垮,十几头猪所剩无几。面对这种情况,袁国海第一时间详细了解情况,积极到所涉及的部门为李永林的事情跑前跑后。最终,李永林获得了一部分补偿款。

任职“第一书记”仅两年的时间,甘池村的部分道路硬化了,危房改造了,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驻村5年来,袁国海用一颗朴素的为民之心,一份赤诚的公仆情怀,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尽其所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