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藏乡查甫激情奏响发展“四步曲”

2020-04-29 09:10:4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万亩覆膜土豆
□时报记者 尚众邦 邓婷 摄影报道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是化隆县一个较偏远的乡镇,因海拔高、路途远,查甫群众曾经只能靠天吃饭,日子也都过得紧巴巴。

近日记者走进查甫乡,只见扎哈公路查甫段旁的山坡上披上了绿装,全乡万亩耕地全部种上了覆膜土豆,场面十分壮观。村民们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小车,日子幸福有奔头。

群众义务植树

党建引领带好头

“以前都是干部们想方设法带着群众脱贫,现在整个查甫乡都是人人争着要致富。”说这话的是查甫乡的乡党委书记沈彪。

“土豆覆膜时怎样覆才最省材料?”“今年的土豆种子什么时候能发放?”在药水泉村,村民们有种植土豆的疑问,都会找该村党员服务队。药水泉村党支部书记王聚财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党员服务队创建了“五心”工作法,“为民有爱心、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团结有诚心”就是“五心”工作法的准则。党员服务队专门为群众提供土豆种植咨询、办事、服务等。“这正是党员们的‘五心’,现在村里根本没有撂荒地,村民们你帮我带,致富的劲头非常足。”王聚财说。

药水泉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致富只是查甫乡以党建为引领促整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查甫乡党委一直坚持组织领富、干部帮富、党员带富的工作原则,教育引导班子成员和乡村干部讲政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组织开展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活动,涌现出了东台村“共产党员服务队”等先进典型。2017年以来,查甫乡还在全乡培育党员种植户10户,并先后把1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9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4名村干部培养成“双强型”干部,通过党员带动农户,农户带动农户,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何德胜是查二村的种植大户,他去年靠种植土豆净挣了12余万元。何德胜说:“现在全乡群众兴头很大,就连开会也变得积极了,开会讲的都是惠民政策,大家都拿着小本记,照这样下去,全乡实现小康的日子不远了。”

小土豆成大产业

“今年我种了近50亩土豆,按照去年的销售价格,可以净挣15万元。”“今年我种了20亩土豆,按照去年的销售价格,可以净挣6万多元。”

4月23日,记者前往查甫乡采访,各村的土豆种植大户纷纷争先恐后地给记者算自己的增收账。

近几年,查甫乡的群众依靠种植土豆增了收,但在2016年以前,只要村干部一提议让他们种植土豆,他们都是避而远之。“村民们嫌种植土豆辛苦,又怕卖不出去,当时都是不愿意种的。”王聚财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们种植土豆,基本上每天都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和他们算经济账。慢慢地村民们开始尝试,而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土豆,土豆的种植面积也由2016年的10多亩发展到了如今的近100公顷。

“还是种土豆好,去年我种了3亩土豆,光靠种植土豆的纯收入就达到了9000元。”药水泉村村民王光林就是种植土豆的受益者。王光林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只有他和71岁的母亲,因要在家照顾母亲,不能外出务工导致贫困。2017年,他靠种植土豆脱了贫。王光林告诉记者,他家有10亩地,以前是一部分种麦子,一部分种菜籽,一亩地麦子最多能卖500元,而现在种植土豆一亩地能挣3000元。他今年不仅把自家的10亩地全种上了土豆,还加入了村里的聚财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一起种植土豆。“自己的10亩地能挣3万元,合作社保底能分3万的红,今年种植土豆的收入不会低于6万元。”王光林说,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近几年,查甫乡的群众都尝到了种植土豆的甜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种植土豆的队伍中来,药水泉村、索拉村、东台村等先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查甫乡土豆种植也由刚开始的零星种植发展成了现在的规模种植。

2019年,查甫乡种植土豆534公顷,全乡靠种植土豆的纯收入就达到了250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人均增收3800元。这样大的种植规模也让查甫乡“土豆之乡”的称号远近闻名,每到10月土豆收获的季节,内蒙古、云南、甘肃、四川等省份的经销商均慕名而来,直接在地头收购,每年查甫乡的土豆都供不应求。靠种植土豆,查甫乡在2019年年底实现了整乡脱贫。

民族团结活动

植树添绿生态兴

记者采访当日,正是查甫乡春季义务植树的日子,天空虽然还飘着雪花,但也丝毫阻挡不了查甫群众义务植树的热情。一大早,查甫乡查一村、查二村、药水泉村等5个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300余人,手持铁锹赶到了全乡的义务植树点索拉坡。

“村干部们经常跟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我们多种下几棵树,以后受益的肯定是我们自己,所以今天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查二村村民祁文是当天义务植树大军中的一员,他边说着边冲上山坡,跟其他村民相互配合,整地、栽种、覆土,种下一棵又一棵树苗。一上午,近14公顷的山坡就被柏树、云杉等装扮一新。

“在查甫乡,像今天这样的集体义务植树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沈彪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查甫乡就一直朝着打造“绿色查甫”的目标前进,提前选取了索拉坡、夏琼寺加日滩两个义务植树点,每年都会组织乡干部、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教师、学生等开展春、秋两季义务植树。前四年,已经义务植树近30万株,为近200公顷山坡披上了绿装。“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万亩义务植树林,让查甫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样查甫群众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依托药水泉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的周边群众来查甫乡游玩。”沈彪说。

持续几年的义务植树使查甫乡的森林面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查甫乡也就需要更多的护林员来管护这些林木。王光林就是查甫乡39名护林员中的一员,他每年靠护林员的岗位就能增收1.1万元。

此外,查甫乡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通过加强集体林管护,强化河道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让查甫乡的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

种植土豆

藏汉民族一家亲

查甫乡虽然是藏族乡,但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却共同生活着藏族、汉族和土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2%,汉族占总人口的37%,另有少量土族。多年来,他们你来我往,互相帮助、和谐相处。

查甫乡上曲加村是一个藏族村,2019年,上曲加村因水源问题,导致村民们的自来水断水,全村群众吃水、用水困难问题急需解决。查二村是一个汉族村,该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何有财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通过微信群征求了全村村民的意见。查二村村民一致同意将该村的水源免费提供给上曲加村。何有财告诉记者,村民们都认为,查甫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汉藏就像是一家人,查二村的水源就是上曲加村的水源,他们有难处,查二村人就应该帮助。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查甫乡各村也纷纷在村口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对进出人员、车辆逐一进行检查。防控初期,防疫物资短缺,并且疫情防控检查点需要人员24小时值守,工作非常辛苦。防控工作之余,查二村、药水泉村等汉族村的群众主动和藏族村分享富余的防疫物资。索拉村、东台村、跃洞村更是将三个检查点合并成一个检查点,由汉族和藏族群众组成联合工作队,一起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同“战”疫的和谐局面。

而在沈彪看来,民族团结工作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全乡稳定和谐的发展大局,一定要常抓不懈。因此,多年来查甫乡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根本,以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狠抓民族团结进步,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文化活动,经常组织开展射箭比赛、歌舞汇演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活动中交流感情,使民族团结之花在查甫大地上灿烂绽放。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