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020-05-04 10:14:3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邓婷 摄影报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每一代青年都有不同际遇,而奋斗,却是青春不变的底色。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让我们走近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中挥洒着汗水,在自我奉献中展现人生价值的海东青年,聆听他们勇于尝试、敢于担当、奋斗追梦的青春故事。

马文德:心系家乡 共抗疫情

“书记,你们需不需要帮忙的志愿者?”“暂时不需要,有需要我电话联系你。”“好,我在家随时待命。”

这段对话发生在1月24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封城”公告的第二天。对话的主人公是海东籍拉面人马文德和马文德居住的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放鹰台社区的党支部书记。

马文德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哇加滩村的村民,2017年开始在武汉市开拉面店。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1月23日,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武汉市发布“封城”公告,马文德一家选择留在武汉城内。

“留下来,需要面对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心情非常复杂。”马文德说。但在“封城”的第二天,马文德就迅速调整好了心态,并主动找了他居住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因此才有了他跟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对话。

主动请缨后,马文德从1月25日便开始“上岗”,在社区担任志愿者,负责给社区附近酒店里的隔离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免费提供饭菜,帮忙接送医护人员等工作。接送医护人员不仅风险大,还是个苦差事,早上7点半准时送医护人员去医院,晚上18点接医护人员到定点酒店休息,碰上医护人员加班,等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事后,记者问他害不害怕,马文德坚定地说:“我虽身处外地,但我代表的是海东形象,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继续前进,跟疫情‘拼搏’下去。”

“青海的天使们,加油!饿了说一声,我在这里24小时待命,不管你们在武汉哪家医院,都能吃上家乡的味道!”1月28日,马文德得知青海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后,立马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条动态,并附上了自己的手机号码。随后,马文德又联系了化隆县驻武汉办事处主任李永华,了解了医疗队的情况,准备随时提供服务。同时,马文德还积极呼吁其他在湖北的海东籍拉面人,一同给一线的医护人员送爱心餐。马文德的真情付出也赢得了肯定,今年他入选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名单。

如今,青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均平安返乡,而马文德也积极响应复工复产的要求,正逐步恢复经营,用他扎实肯干的精神,为海东拉面产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弓弢:不获全胜 绝不后退

2018年年初,初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大库土村驻村扶贫,弓弢的顾虑不少,但是组织的召唤、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需要,让他深感责无旁贷。

到任伊始,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走访,并了解村情民意……很快在与村民的交往中,弓弢从最初的语言不通需要“翻译”,到后来自如地与村民“喧一喧”;从粗知回族风俗的门外汉,到熟悉民宗政策的村干部;从税务机关的白面书生,成了行走在田间地头的“草帽书记”。

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弓弢针对大库土村的实际特点,结合村民的意愿,迅速制定了大库土村脱贫致富三年规划。规划出炉后,他开始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玉米、马铃薯,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建家庭牧场养殖大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借助电商平台精准对接扶贫订单,着力拓展本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形式推广“拉面经济”。

驻村的两年多时间里,弓弢除了想方设法引导村民致富,还积极联系各类扶贫项目,期间累计引进帮扶资金600余万元,落实项目10余个,带领大库土村实现易地搬迁、整体脱贫,如今大库土村村民年平均收入已稳定在6500元以上。

走进如今的大库土新村,一排排新房布局有序,红瓦白墙绿树黄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弓弢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尽心争取、不懈努力的结果。“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上的人搬进了这敞亮的新房子。”迁入新居的脱贫户拜学明老人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派来的好书记!”

正是这样全身心地投入扶贫,他的事迹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2019年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成为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并入选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典型案例集。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不获全胜,绝不后退。”已挂职期满的弓弢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延期一年留在海东,他将继续带领大库土村村民为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而继续努力奋斗。

思元红: 公益事业 一生热爱

每一个见春之语志愿者服务社乐都分社社长思元红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为别的,只为他瘦弱的身躯下蕴含的惊人正能量。

思元红的公益之路是从2012年开始的,一开始便再没停下来。

思元红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的一生总要做点事,公益就是我的最好选择。”从事公益的多年时间里,他帮扶过老人,资助过残疾人和留守儿童,也参加过义务植树造林,参加志愿服务的次数更是不胜枚举。

思元红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一米七的身高,体重却只有110斤。2015年,在一次慰问活动中,他不小心摔断了腰椎骨,因此腰上钉上了四个钢钉,每次站立时间太长或久坐都会腰疼。2016年年底,思元红腰上的钢钉去掉时间不长,春节前的慰问贫困户活动就开始了。由于志愿者人数有限,每到一户人家,他都和其他人一块拎着米袋、扛着箱子。不少志愿者劝他不能这么干,而他只是笑着说:“既然已经选择,怎能退缩。”

2019年3月以前,思元红只是一名乐都籍的志愿者,2019年3月以后,春之语志愿者服务社乐都分社正式成立,他开始带着该社的20多名志愿者,开展更广泛的志愿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念我乐都分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众志成城,致力公益,今疫情猖獗,又岂可冷眼相看。在此危难之际,乐都分社全体志愿者郑重承诺:愿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公益服务中,永不退缩永远向前,以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捍卫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是今年2月份,乐都分社的一份请愿书,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思元红放弃了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时光,带着十几名志愿者先是献血,后是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将部分志愿者安置在乐都区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疫情检查点上,与警察、路政、卫生等系统工作人员共同战“疫”。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开始,他又带着乐都区的志愿者承担社区的志愿支援工作。连续十几天,思元红也一直坚守在一线,协调指挥、接送志愿者、发放物资。

从成为一名志愿者到现在,思元红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现场志愿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以上。 “公益没有回头路。”思元红说,他的力量虽微薄,但他希望尽他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