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互助喜事新办出“样板”

2020-05-13 09:11:3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发放资料

□时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李金花 丁永芳 摄影报道

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升学……这些有着特定乡村社会仪式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人文情怀。人情往来本是为了维系情感,一旦夹杂了太多功利和攀比心理,就使传统习俗变成了陋俗,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践行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自去年8月份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开展以来,一股破陈规、除陋习、讲文明的时代新风在土乡大地悄然兴起。截至目前,互助县婚事新办270例,喜事俭办436例,节约开支2500余万元。

上门宣传

文明新风悄然兴

今年23岁的张明芳是互助县南门峡镇卷槽村的姑娘,去年11月初,她与互助县台子乡河东村青年吴维顺定了亲。定亲时,双方家庭约定彩礼14.6万元,由于近年来南门峡镇彩礼普遍较高,14.6万元算不上是最高的。

11月20日,南门峡镇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会,会上,针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礼节繁重等突出问题,南门峡镇对党员干部和村民们推动移风易俗进行了动员部署,并对为什么要移风易俗、如何移风易俗等进行了集中宣讲。随后,卷槽村也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制定了《卷槽村红白喜事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用村民自治的手段革除陈规陋习。

张明芳的母亲作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简化了女儿婚嫁操办流程,将“订婚”和“讲礼”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并与媒人及男方父母协商后,彩礼降低至6万元,其中包括了结婚所用的首饰和服装等各项费用。

今年1月19日,吴维顺与张明芳举行了婚礼,两人的婚礼节俭而不失温情,朴素而不乏浪漫,赢得了乡邻及亲朋好友的一阵赞叹。宴席在自家办理,餐桌上不再是大鱼大肉的传统“老八盘”,而是既简单又可口的四素四荤家常菜,香烟从原定的15元改为6元一包的红双喜 ,喜酒也全部是8元钱一斤的散酒。

“我们结婚预算的3万元花费直接降到了8千元,省了2万多元钱,移风易俗让我们的婚礼既时尚又简约,乡亲们吃得健康且开心,家里人也是喜上眉梢。”吴维顺说。与此同时,婚礼上还取消了索要“压柜钱”“改口钱”“垫碗钱”“眼泪钱”“开门钱”等传统习俗,极大减轻了吴维顺一家的经济负担。

吴维顺和张明芳一对新人跨乡喜结连理,用最简洁的方式完成了终身大事,他们的婚事不仅成为佳话,也成为土乡群众崇尚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典范。

文明新风宣传栏

婚事新办成样板

何风彰的家庭是互助县松多乡十八洞沟村一个典型的汉族和土族融合家庭。全家共4口人,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夫妻二人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何风彰也外出打工。多年来,何风彰一家团结和睦,邻里关系融洽,全家人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崇尚节俭,深受邻里的好评。在互助县大力推行移风易俗之时,何风彰更是自觉带头,率先示范,践行儿女婚事新办简办,为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开了个好头。

去年,何风彰的女儿何国春要与男友订婚讲礼。按照当地习俗,光彩礼干礼就得8万元,但何风彰却说:“现在是新时代了,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要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反对高额彩礼。”何风彰的家人听后深受启发,全家人都尊重和支持他的想法。

随后,何国春的订婚讲礼“合二为一”,彩礼只要了4.8万元。去年8月份女儿出嫁时,恰逢村里办理宴席的高潮,大办宴席,正好可以把送出去的人情收回来。可何风彰知道不能这样做,他认为,女儿的婚礼不大操大办,不盲目攀比,要勤俭节约,提倡文明新风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因此,何国春出嫁当天,何风彰只请了部分亲戚、朋友和近邻参加,婚礼上索要“眼泪钱”等旧风俗全部取消,礼金人均未超过100元,酒席开支每桌只有460元,娶亲车辆减为1辆,娘家席只要了3桌。何风彰为女儿新办婚事的做法赢得了十八洞沟村群众和男方家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何风彰一家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女儿出嫁后,何风彰说:“排场和面子都是给别人看的,只要孩子们结婚后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孩子们今后用钱的地方很多,现在少要些彩礼,婚礼简单办一下,省出来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孩子们将来也能轻松些。”

理事会理出好村风

自互助县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打响移风易俗攻坚战后,东山乡白牙合村“两委”班子也主动作为,迅速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专门负责宣传移风易俗事宜和监督红白喜事的具体事宜。理事会会长由白牙合村党支部书记李成义担任,成员由村里的19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理事会还结合本村村情出台了《白牙合村红白喜事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办事流程、礼金标准、酒席规模、操办时限等进行了上限规定。至此,白牙合村实现了婚丧嫁娶有人管事,红白喜事操办有了章程。

去年,刚脱贫的村民董占红的儿子要去隔壁村做上门女婿,这是白牙合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后遇到的第一例喜事,群众都在看董占红会怎么操办,理事会又会怎么做。婚期临近,李成义便带着理事会的其他成员上门去董占红家做思想引导工作。

起初,董占红家人都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儿子虽然是去做上门女婿,但终究是喜事儿,酒席不能办得太寒酸。李成义说:“你们家刚脱贫,但经济上还不是太宽裕,儿子结婚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钱。如今县上有了移风易俗的好政策,这是实实在在替我们老百姓省钱和减负啊。”通过李成义等人的耐心劝导,董占红家人同意了婚礼简办,他们退掉了提前订好的流动酒席,买了食材在自家做熬饭待客。

“以前碍于面子,村里红白喜事儿操办的规格越来越高,大家伙儿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现在村里有了理事会,有了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减少了浪费,遏制了攀比,其实村民们都暗暗叫好呢。”董占红说。在董占红一家的带动下,白牙合村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了起来。

为了把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好,白牙合村红白理事会首先从村里的党员干部身上“开刀”。在理事会的动员下,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纷纷带头签订了《移风易俗个人承诺书》,这样一来,原先想大操大办的村民,都打消了念头。慢慢地村民们也体会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对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也由不理解慢慢变成了理解,由不支持慢慢变为了拥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村里人谁家有红白喜事儿,理事会的成员便上门询问操办流程,查看酒席规模和标准。

渐渐地,村民们办喜事儿只招待亲戚和近邻,非亲非故的村民不随礼也不会觉得难为情,婚事简办、喜事小办在村里逐渐形成了风气。截至目前,白牙合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10例,累计为群众节约资金20余万元。

如今,“有事依靠红白理事会,红事白事不浪费”已经成为白牙合村村民们的共识。去年底,白牙合村红白理事会也被互助县文明委授予互助县优秀红白理事会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