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梦圆“河湟古都”

——海东市乐都区奋战脱贫攻坚纪实
2020-05-26 09:01:1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邵秀芳 颜金梅 摄影报道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乐都区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精准发力,攻城拔寨,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区1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798户29663人脱贫,“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特色养殖

上下同欲 构建“精准大扶贫格局”

乐都区有7镇12乡354个行政村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8.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5万人。受制于“两山夹一川”的地理区位,贫穷曾经束缚着这些大山深处的百姓,拖住了他们迈入小康的步伐。

2015年,全区共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村141个、贫困户8934户、贫困人口30079人,贫困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39.8%,贫困人口占全区农村人口的15.8%。

面对这道脱贫大考难题,乐都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时代重任。

“确保乐都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是当前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头等大事,必须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力,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2015年,乐都区委、区政府立下军令状。

五年间,一个聚全区之力支持乐都贫困山区脱贫摘帽的大扶贫格局在青山绿水间形成。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这一场硬仗,全区党员干部全部下沉,21名区级领导靠前指挥,深入19个联点乡镇联乡包村蹲点指导,全面履行联点职责,形成了四大班子齐上阵,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104个党组织与全区348个村党组织固定联点帮扶,6912名党员干部与8934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开展帮扶工作,先后组织200余场次政策宣讲活动。聚焦“六个精准”和“八个一批”要求,打出了“1+8+10+20”的脱贫攻坚“组合拳”,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发力。

如今,徜徉在乐都乡村,一幅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新农村画卷,见证着乐都干群勠力同心接续奋战结出的累累硕果。

光伏发电

精准发力 多重保障全覆盖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面对历史使命,唯有用非常之力,施非常之策,才能为全区脱贫攻坚趟出一条路子。

李宏有是乐都区马厂乡八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一家人居住条件差不说,出行和吃水都成问题,现在全家搬迁到七里店安置小区。年初他得了脑梗,治疗总费用达到5万多元,“能报的国家都给报销了,自己没花多少钱,我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提起医保报销,李宏有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五年来,乐区聚焦行业扶贫“十大工程”打基础,累计投入21.07亿元,所有行政村安全生产生活用电、安全饮水、通信网络、村道硬化、标准化村卫生室、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和贫困村高原美丽乡村实现“八个全覆盖”。

五年里,乐都山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一点一滴照进现实。

“做梦都没想过我家没花多少钱就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在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乐都七里店小区,说起眼前的幸福,贫困户李香兰乐开了花:“吃住和城里人一样了,健身娱乐场都齐全,这么好的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五年间,全区各行各业累计用于扶贫的资金达到74.6亿元,全区1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退出率达100%。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7%,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2%,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8%,全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零。区级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15元,高于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元。

“不愁吃穿,不愁住,不愁看病,不愁上学,这不就是我们的好日子么!”中岭乡村脱贫户余永林说。

扶贫大棚

产业带动 确保实现增收脱贫

行走在乐都区南北两山,花海经济和农家生态园引爆乡村旅游新热点。

蒲台乡羊起台村种植万亩油牡丹发展“花海经济”,让羊起台从贫困村“逆袭”成乡村旅游景点;寿乐镇土官口村的高科技大棚种出了致富果蔬……在乐都乡村,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昔日的贫困村演绎出一个个蝶变故事。

变化,源于乐都区委、区政府着眼长远发展,精准实施产业项目。

在洪水镇李家壕村樱桃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忙着覆土、浇水。邢克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身体残疾,孩子眼睛残疾,公婆年事已高,家庭的重担全靠她承担。以前一家人常年以种地为生,收入微薄,劳动力不足,让邢克梅一度对创造美好生活失去了信心。

在精准扶贫中,帮扶干部把她介绍到樱桃园打工。“在樱桃园打零工月收入4000多元,4亩地流转费每年2000元,还把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到公司,年底享受分红,实现多路进财。”邢克梅细数着自家一年的账单,笑得合不拢嘴。

樱桃基地总经理马红凯介绍说,公司自2010年至今已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累计户均提高收入20万元,帮助16户贫困户脱贫。深度贫困乡中坝乡的500余户贫困户搬迁到洪水镇后,公司在带动贫困户入园务工的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樱桃种植能手,带动农户抱团发展樱桃产业。

乐都区还推出一项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位于寿乐镇昂么村和杨家山村的光伏扶贫项目,总用地规模69.67公顷,总投资2.6亿元,总装机容量为39MW,带动141个贫困村5616户贫困户受益。截至2020年4月底,实现分红636万元。

靠发电就能有收入,这可是贫困户李永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现在我们坐在炕头上就可以实现年收入3000多元,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李永吉说。

乐都区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措施,因户施策引导农民就地发展短平快的小产业,力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长短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

在寿乐镇对巴子村的一个山沟里,乐都区永良合作社的张玉花一大早就开始在5栋兔舍里挨个给兔子喂食。该合作社由青海湖旅游管理局联点帮扶,可为该镇赵家湾村、祁家山村、对巴子村和上李家村的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10只幼兔。

2015年,上李家村周化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扶贫干部仓生龙帮他养殖了19只长毛兔,种了一栋棚的葡萄。他说:“现在我家有了大棚和小型养殖场,年收入3万多元,我终于可以摘掉‘穷帽子’了。”

五年来,乐都区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累计投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5.36亿元,重点实施了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个体经营、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六大类55项多元化产业发展项目,辐射带动全区5242名贫困人口增收,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全覆盖。

五年来,乐都区累计投入13.4亿元,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和东部干旱山区整乡整村搬迁试点各项建设任务,共建成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搬迁16个乡镇的160个村7466户24993人,占海东市搬迁总户数的50.8%。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