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乐都沙果路在何方

2020-05-27 08:02:07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邓成财 张璐 摄影报道

“沙果儿,沙果儿,乐都沙果儿……”在很多人记忆中,多年以前经过海东市乐都区时,就有许多果农推着一辆辆架子车,在十字路口、大街小巷、公路沿线叫卖。

沙果也叫花红、海棠果,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它长得像苹果,大点的和鸡蛋一样大,一般个头同山楂大小。每年七八月份,沙果就会慢慢变红,挂在高高的树上,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其果实色泽鲜艳、香气十分浓郁,吃起来酸酸甜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曾经是青海东部一种诱惑力极强的地方特色水果,民间有“乐都沙果贵德的梨,享堂的西瓜甜似蜜”的美誉。

然而这几年,随着时代变迁,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乐都沙果,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记忆中的乐都沙果去哪了?

村民们正在种植沙果树

乐都沙果声名远扬

“乡下的奶奶家有一颗沙果树,小时候每年夏天到奶奶家,首先是爬到这棵果树上,吃不吃果子不管,吃多吃少不管,就在树上待着闻一闻沙果子特有的香味就高兴得不得了。”吴先生已经50多岁了,老家的沙果树在他脑海里有特殊的记忆,也沉淀着浓浓的乡愁。

吴先生说,曾经有这样一句童谣形容沙果子:“沙果儿甜,老汉娃娃涎水咽!”记忆中的沙果树总是那样健康、繁茂、果实累累。赶上果子差不多熟了的时候,奶奶总会让他带一些回家。就算不是结果子的季节,到了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沙果树下,抬头看一看,在树下转一转,再待上一会儿……“奶奶去世后,因建房沙果树就被砍掉了,如今我只能想象沙果树的形状,在脑海里搜寻树上的一颗颗果实。”吴先生说。

曾经,乐都沙果是享誉省内外的青海特色水果。记者了解到,乐都沙果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1850米到2000米之间的湟水河两岸农耕区内。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无任何污染,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乐都沙果品质优良,红极一时。

在乐都,沙果主要栽种在湟水北岸的碾伯镇上寨村、下寨村和高庙镇石嘴子区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盛、大路等村。早些年的暮春时节,走进湟水北岸城区东郊的石嘴子一带,就会看到一棵棵沙果树上挂满了红红的小苞蕾。过几天后花开色褪,一簇簇白花在枝顶伞形排列。靠近花朵,便会发现片片白色的花瓣上带着红晕,显得别有意趣。

满树的沙果花

病虫侵袭致大量减产

沙果是一种高产的水果,如果没有冰雹、倒春寒这样的特殊情况,每年枝头一准儿结满沉甸甸的果实。尚未成熟的沙果又酸又涩,硬邦邦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乐都的沙果树越来越少了。当地村民说,是因为果农引进苹果品种,许多沙果树被砍伐;也有村民说,新引进的苹果树,带来了更多的病虫害,伤及沙果;还有村民认为,人们总是往树上喷各类的农药,把好好的沙果树给打死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下寨村的沙果树遭到病虫害侵袭。当年,一种叫‘腐烂病’的病虫害蔓延到了沙果树上,村民们想尽办法治疗,却一直没有治好。病虫害多了,果子销售就难,下寨村的许多村民忍痛挖掉了沙果树。”下寨村村民周国文说。

据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根善介绍,沙果虽好吃,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成长周期来说,沙果生长速度慢,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他认为,乐都沙果难以繁盛,除了病虫害侵扰以外,与生长周期慢、储存时间短也有重要关系。

记者了解到,成熟的沙果贮存时间是3至5天,过了贮存期,果实就会发黑、果肉腐烂。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效益的大趋势下,沙果的经济价值逐渐难以满足果农们的期望,因此慢慢被遗弃。据统计,乐都沙果树最少的时候,甚至不到20棵。

几年前,市场上还出现过一种外形类似沙果,但口感偏脆味道又偏酸的水果,常被果贩子冠以“乐都沙果”的名头去出售。在外地人看来,那就是沙果,但是本地人一眼就能看出端倪来。乐都人叫它“123”,据说是苹果跟海棠嫁接而成的水果。没过多久, “123”也就退出人们的视线了。

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2014年,乐都沙果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专家委员会的技术审查,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进一步提升乐都沙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化、产业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之,乐都区相关部门也全力想办法、出措施,加大对沙果树的保护力度。据乐都区林业和草原局林改产业办主任许志农介绍,这几年,林草部门对沙果种植项目进行资金上的支持,每亩地补助资金1000元。同时,派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积极帮助农户进行管护。这些实招,都对沙果树种植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但乐都沙果的产业复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希望有关部门在资金、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等方面,根据市场行情,加强政策支持。从宁夏、内蒙古等地引进更好的品种,改变目前品种单一的现象。”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根善说,建议乐都林业和农业部门加强协作,加大沙果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把沙果栽培技术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措施来抓,通过规模化发展,在沙果产品产量上升以后,再进一步加强品牌培育。

李根善还建议,要以产业化理念谋划特色发展道路,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建乐都沙果果品精深加工厂,从源头上解决果农的销售问题,通过制作沙果干、沙果饮料、果酱等产品增加沙果附加值,助力果农增收致富。此外,还要对全区果品进行调查摸底,充分利用乐都乡村旅游示范县的金名片,举办果品采摘节等,发展休闲旅游项目,吸引市民前来观光采摘。

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李根善在沙果树种植技术上也有自己的经验。他认为,要保护好沙果树,就要加强其生长期的管理,要把握好施肥和灌水的最佳时期。农户在种植时,树体防护的具体措施是在冬季和雨季时用生石灰进行树体刷白,提高干腐病的抗性。在病虫害防治上,应采取喷药、人工捕捉、杀虫灯等方式。在冬春季花期遭受低温或高温等异常气候的时候,要采取花期前后喷水,进行防冻液防冻剂喷施工作,提高树体的抗寒效果。

树枝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沙果

濒危果品有了传承

近年来,随着当地林草部门资金的投入和栽培管护技术的提高,乐都沙果这种地方特色果品,逐步走上回归之路,产量也开始慢慢恢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为了找回“童年味道”,自觉担负起了复兴乐都沙果的使命。

在碾伯镇汤官营乐都东渊沙果种植基地里,百亩的沙果花温情烂漫,疏密有致,独占一份春光。这片沙果树的主人是27岁的陈渊。

2015年,年仅22岁的陈渊看到乐都沙果树的种植规模不断缩小,毅然从外地返乡,情注热土,以传承和保护乐都沙果品牌为目的,投资百万元成立了东渊沙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目前种植沙果树6000余棵,培育树苗4万余株,长期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共同参与沙果提纯复壮研究项目,旨在培育适合在全区推广种植的沙果树品种。现在沙果矮化品种已经培育成功。

在陈渊的主导下,合作社致力于精准扶贫工作,每年为周边贫困村民提供近30个固定长期务工岗位,3年累计为全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偿提供了总价值近50万元的沙果树苗。

陈渊说:“我是乐都人,我更是农民的孩子,我有义务也有责任保护乐都传统的沙果。我下定决心要种好沙果树,让更多的朋友了解、欣赏、品尝沙果。我相信,乐都的沙果一定会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