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麻莲滩村来了位陕西汉子

2020-06-02 08:30:2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申大平 摄影报道

“麻莲滩不是滩,沟沟坎坎全是山。”曾经,对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的麻莲滩村来说,干旱、贫穷、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2015年11月,经组织选派,已过而立之年的互助县交通运输局干部郑华兵来到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默默无闻、尽职尽责,一干就是5年。5年来,他靠着一股陕西汉子特有的“愣”劲,以及一心为民的一片真情,带领群众寻穷因、拔穷根,使麻莲滩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让村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召开村民动员会

挨门摸实情 踏实第一步

麻莲滩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浅山地区。全村共有342户1343人,以马铃薯、蚕豆、小麦等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务工为主导产业。受地域环境所限,全村贫困发生率达31%,贫困人口底数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期望值高。如何踏实助困工作第一步,精准识别贫困户,是摆在郑华兵和工作组成员面前的第一道试题。

驻村伊始,郑华兵带领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一起逐户走访调查,详细了解全村每一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对人口、收入来源、住房、子女上学、从业打工等情况深入调查,并结合掌握的基础信息资料,逐户访问情况特殊的贫困户,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仔细研究,广泛征求全村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识别办法,通过多次张榜公示,最终确定全村121户436人的贫困户名单,为确保全村扶贫工作精准到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村民大会上,郑华兵对确定的贫困户家庭情况进行说明,做到了户户情况清、底数明,说理有理有据。村民纷纷表示:“这个‘第一书记’工作扎实,我们相信佩服。”

田间地头走访村民

精准立项目 实干谋发展

“种植靠天年,养殖怕疫染,打工防拖欠。”一直以来,这是麻莲滩村面临的实际困难。如何精准施策,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这需要郑华兵在工作开展中寻穷因、挖穷根,找准工作发力点。

郑华兵和工作队员通过多次调查,了解了农民的期盼和困难。他结合实际最终总结出村民致贫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种养殖技术,种养殖业难成规模,效率低下。二是耕地没有很好利用,广种薄收,退耕还林地因管理不到位成效甚微。三是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田道路路况差,通达不畅通,晴通雨阻,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找准麻莲滩村致贫原因后,郑华兵立足村上有利的资源,确定全村精准扶贫工作以资产性收益分配项目为突破口,因户实施,制定了八眉猪养殖、肉牛养殖、养生野菜种植加工和农家院扶持项目等4个精准扶贫方案。5年来,4个项目共投资235.44万元,其中八眉猪养殖投资227.34万元,扶贫117户421人受益;肉牛养殖投资2.16万元,扶贫1户受益;养生野菜种植加工投资1.62万元,扶贫1户3人受益;农家院项目投资4.32万元,扶贫2户8人受益。

项目实施以来,贫困户受益明显。2019年,麻莲滩村八眉猪就有324头生猪出栏,存栏还有318头,贫困户的增收达20多万元。八眉猪养殖贫困户喜上眉梢,高兴地对郑书记说:“以前想干点事儿没本钱,这几年党的政策实话好,猪娃子抓给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养,踏踏实实把钱挣。”

产业帮扶

山路通到川 村民笑开颜

若要富,先修路。麻莲滩村西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鲍家寨村相连,但一直苦于没有一条与之相通的硬化路,村民出行及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与此同时,麻莲滩村一社和九社的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车辆行驶极为困难,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雨雪天气这条道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修路一直是麻莲滩村民最迫切的期盼。

郑华兵多次跑回自己的“娘家”——互助县交通局协调沟通,争取为麻莲滩修路落实项目。

5年来,互助县交通局先后投资190多万元,修通了麻莲滩村至大通县鲍家寨4公里多的断头路,麻莲滩村至五峰镇海子村1.9公里的硬化路,麻莲滩村至西山乡张家沟村1.5公里的硬化路。3条通村硬化路的通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作物的外运。

与此同时,郑华兵还多方协调,几年来为麻莲滩村维修破损村级公路3公里,培土路肩8公里,埋设管涵100多米。进一步改善了通村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了公交线路的安全营运系数。

麻莲滩村党支部书记靳广德说:“这3条路的通畅,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重要的是修通了村民的致富路,我们全村人民感谢交通局的领导,感谢扶贫工作组,感谢郑书记。”

入户走访

结对亲帮亲 携手奔小康

扶贫先扶志。经济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贫困才是内在的根源。

针对贫困群众脱贫意识不强,脱贫信心不足的情况,郑华兵协调互助县交通局机关和农村公路管理所在编在岗的52名干部职工,按照“532”的方式结对帮扶麻莲滩村121户贫困户,实现了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在他的引领下,局里的帮扶干部每月到村里“走亲戚”,在物质上进行必要帮助的同时,积极进行精神扶贫。

郑华兵知道,只有思想动员、政策宣传,引导教育帮扶对象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励贫困群众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才能让大家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树立自力更生、自我解困的意识。仅2017年,麻莲滩村结对帮扶干部52人走访贫困户累计1090起,发放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材料430余份,带去致富信息70条,送去慰问金3000元,慰问物品折合资金2.8万多元。

几年来,郑华兵积极协调农牧、就业等相关部门,先后在麻莲滩村举办烹饪、挖掘机、种养殖培训班9期400多人次。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加快了对全村贫困人口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让贫困群众怀揣一技之长谋生活。当他了解到村里部分贫困群众想就地务工的想法后,发挥多年积累的人脉优势,及时与交通局农村公路养护队联系,在麻莲滩村先后召开4次招聘公路养护工洽谈会,就近为包家口道班招聘养路工15人次,为这些贫困家庭创收20多万元。

鼓了腰包的群众,就有了精神享受的追求。为满足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郑华兵和工作组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为麻莲滩村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先后投资660万元,为麻莲滩村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在村道两旁安装了路灯,使麻莲滩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郑华兵有40多天坚守在村上的防疫第一线,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劝返登记外来人员。村委会主任靳永仓动情地说:“这几年,郑书记的工作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郑书记真正把麻莲滩当作了自己的家,做了太多好事、实事,为麻莲滩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真正是党的好干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