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洪水泉:一个贫困乡的“逆袭”之路

2020-07-09 09:03:4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发展养殖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一条路,蜿蜒曲折,从山脚伸到山岭,曲里拐弯60公里,海拔陡增700米,将沿线15个村庄串连在一起,就成了青海东部一个典型的山区乡——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

曾几何时,人们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生存条件上,将洪水泉乡视为平安区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对于整乡脱贫,洪水泉乡的村民曾经连想都不敢想。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洪水泉乡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从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昔日的贫困村摘掉了“穷帽子”,贫困群众从“要我富”走向了“我敢富、我能富、我会富”。

张庆邦在车间工作

昔日贫困户 今日当“厂长”

在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乡马圈村铭翔有机肥加工厂的车间里,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大到车间生产协调,小到机器设备维修,事事亲力亲为。他就是铭翔有机肥加工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张庆邦。

回忆起4年前,张庆邦感慨万千:“那时候的日子真是难熬,我从没想过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生活。”4年前,为了给儿子看病,张庆邦举债十几万元。那时的他遭受打击,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张庆邦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圈村扶贫工作队为他制定了脱贫计划。“第一书记”胡国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鼓励他走出困境。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铭翔有机肥加工厂聘用张庆邦夫妻二人长期务工,并为其免费提供棚圈发展养殖业,年增收1万余元。由于张庆邦踏实肯干爱钻研,很快掌握了有机肥加工的相关技术和设备维修技术,成了工作中的“多面手”,铭翔有机肥加工厂聘用他为副厂长,负责工厂的生产,年收入达4万余元。

如今,张庆邦一家三口都在铭翔有机肥加工厂工作,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在平安区购置了楼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张庆邦被评为“脱贫光荣户”和“致富带头人”。

谈及脱贫后的新生活,张庆邦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对我的帮扶,我现在吃穿不愁住得好,生活也有了奔头。勤劳能致富,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洪水泉乡的养殖厂

庄稼汉成了养殖大户

“斩断穷根勤为本,脱贫致富闯当先。”这些年,洪水泉乡洪水泉村的脱贫户周成文,通过养牛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传遍了十里八村。

“哞……哞……哞……”隔着圈舍,远远就能听见阵阵牛叫声,走近一看,十几头牛正低头吃着草料,周成文正精心呵护着他的这些“宝贝”,一会儿摸一下牛的犄角,一会儿给牛添些饲料。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笑声爽朗,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副朴实勤劳的庄稼汉模样,这是现年40岁的周成文给人的第一印象。在他的认真饲养下,这些牛身健体壮,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致富牛”。

拉过砖、跑过出租车、开过馍馍铺、烤过羊肉串……2005年,住在大山上的周成文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便带着家人与父老乡亲的期盼,离开家乡,赴外地打工。“曾经,我们一家人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全家人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庄稼,最后只有7袋粮食的收成,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走出这座大山永远不再回来。”周成文回忆着曾经的生活。

然而,打工的收入根本承担不起高额的房租以及城市生活的开销,没过几年,周成文便又回到了洪水泉这个小山村。“因为我没上过学,去外面打工只能干些苦力活,日子越过越苦,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亲要照顾,我就又回来了。”周成文说。看着左邻右舍靠养牛将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周成文也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养起了牛,并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地。”

回到村里,周成文从哥哥那里赊了5头羊,从亲戚那里借了点钱,再加上产业扶贫资金,从别的村里买了一头牛,开启了他的养殖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牛羊养殖,周成文不仅成功脱贫,还清了贷款,而且养殖的牛也增加至60多头。今年他还买了小轿车和拉饲料的农用车,小日子直奔小康了。短短几年时间,周成文从家徒四壁的贫困户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走进周成文家中,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崭新的家具和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党和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现在我腰包鼓了,干起活来也格外有劲儿。”周成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成功脱贫致富的周成文没有忘记家乡父老,这几年他想得最多的是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有了这样的想法,他经常鼓励同村村民跟他学习养殖经验,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

幸福生活

光棍汉变身脱贫光荣户

在洪水泉乡沙义岭村的大山窝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子二人艰难度日。户主金孝安今年75岁了,因体弱多病,全靠儿子金尧成照顾。

曾经,金尧成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看着家徒四壁的屋子,几亩荒田乱草丛生,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以前,我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也没啥收入,有时候连根冰棍都买不起,村里的姑娘看见我都要绕路走。”娶妻无望的金尧成已经做好了孤独终老的打算。

了解了金尧成的情况后,乡“两委”班子以及驻村扶贫工作组定期上门,从精神上、思想上、行为上对其进行引导,大到农业生产,小到生活起居,都会帮助金尧成谋划,并督促他完成。看到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精气神也一天天足了,金尧成意识到,等、靠、要是行不通的。“为了父亲和我,我得振作起来啊!”金尧成说。

思想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引导他增收致富?沙义岭村“第一书记”马正魁与工作队员,考虑到金尧成家里只有一个劳动力,便与金尧成商量,决定发展养殖业。从一只羊到上百只羊,慢慢地,金尧成的生活有了起色,还成了村里的脱贫光荣户。2017年,他在老庄廓附近修建了三间崭新的砖瓦房,添置了冰箱、电视、家具等,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谈到这几年的变化,他激动地说:“以前对生活没有希望,别人都说我懒。今年我要把羊养好,明年再扩大规模,我要证明我不仅不懒,还可以干出个样子来!”今年初,通过亲戚牵线,金尧成认识了卓玛,最近正张罗着办酒席。“她心肠好,很贤惠,我们刚认识就很谈得来,以后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说到今后的生活,金尧成笑容满面。

勤劳实干有希望,不等不靠谋脱贫。如今,在洪水泉乡,越来越多的像金尧成这样的贫困户,改变了思想,换了活法。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观望,才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点一点地改变贫穷面貌。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