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平安: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0-07-14 09:03:4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多部门联合接访
□时报记者 邓婷 摄影报道

人在本地,信访局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人在外地,“上网”就能解决烦心事……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不断拓宽信访渠道,采取群防群治、多元化解等措施,让“枫桥经验”在本地落地生根,将矛盾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2019年,平安区受理信访案件41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受理的信访办结率100%。

答复现场

暖心接访 倾情化解“千千结”

“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在海东市平安区政府大门的右前方,平安区信访局的大门总是敞开着。如果说这个面向全区群众开放的“接待厅”有什么与众不同,那就是这里接待的都是带着情绪的群众,原因各不相同,诉求千差万别。所以,宣传栏里的内容也别具一格。这些不只是一句句口号,而是向信访群众传递的一份理解和承诺。

5月29日,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下马家村的5位村民情绪激动地冲进平安区信访局,信访干部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来访的5位村民便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说起来。他们说,村里其他村民家都因乡村旅游项目,在政府的帮助下新修了院墙,只有他们5户的院墙没新修,他们想知道到底什么原因。

“您好,请这边坐,您先喝水,慢慢说。”信访工作人员小许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群众。这也是平安区信访局经常会重复上演的接访工作。

由于平安区信访局局长梁福贤在任信访局局长前,曾是巴藏沟乡的武装部长,对巴藏沟乡的工作也非常了解。梁福贤了解到5名群众的来意后,亲自接待了他们。

“您别激动,既然你们找过来了,我们就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您稍等一下,我了解一些情况。”梁福贤安抚好来访群众后,便打电话向巴藏沟乡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此事的缘由,并现场给来访群众作了详细解释。

“听了你的解答,我明白了。你们周到的服务,让我心情好了很多,真是谢谢了!”5位来访者对平安区信访局给他们的答复表示满意。

来访群众离开后,梁福贤告诉记者,群众来访,一般都是碰到了困难事,有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信访工作人员耐心接待,来访群众的情绪就能消除一大半。

要想做好信访工作,只有信访工作人员的暖心接访还不够,还需要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为了能将信访工作由原来的“转办、交办、督办”转变为“主动办”,平安区信访局开展全员培训和接访场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接访工作和案件处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随着平安区信访工作的不断规范,在平安区信访工作人员的暖心接访中,老百姓的一件件困难事在信访局里得到了解决。

督查“三无”乡镇创建工作

信息跑路 足不出户为民解忧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家在索家村,因土地确权问题向您汇报一下。我家大坡的地在卫星地图上无法找到,本人在格尔木市长期打工,来回路上花销太大,望领导们查办一下。”

2019年3月17日,长期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务工的巴藏沟乡索家村村民王均国因土地确权问题,通过网上信访渠道提交了信访件。

平安区信访局收到网上信访件后,在3月17日当天就将信访件呈送给了主管副区长,第二天主管副区长就作出批示,让平安区农业农村局负责调查处理。

平安区农业农村局接到信访件后,针对王均国所反映的问题,立即组织平安区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工作人员、技术公司技术人员在航拍摄影图上核对,并协调索家村原党支部书记祁迎存跟部分知情人到实地确认。最终确定王均国所述的耕地在航拍影像图上,只是由于父辈们的私下土地置换,由其他村民对该耕地进行了确权。

调查清楚事实后,平安区农业农村局以电话的形式告知了王均国最终的调查结果,王均国对调查的结果相当满意。事后记者对王均国进行采访时,他用了两个“万万没想到”讲述了他的来访经历,王均国告诉记者,首先他万万没想到老百姓的一个网上信访件能让政府这么重视,由主管副区长亲自批示,其次他万万没想到办理时间能这么快,一个星期内就给他打电话进行了确认,半个月内就答复了调查结果。

近几年,平安区信访局为了让信息多跑路,上访群众少跑腿,不断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开通了青海省信访综合业务系统,建成完善了信访信息平台,把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网上投诉等各种渠道提出的信访事项全部纳入信访信息系统,构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一站式”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王均国一样选择通过网络信访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梁福贤告诉记者,为了让网络信访工作真正高效开展,平安区信访局还制定了网络信访规范化处理流程,要求所有网络信访案件必须当天转办,一个月内办结。

“网上信访不仅方便了社情民意的表达,还通过办理流程公开、办理结果回访等机制倒逼职能部门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梁福贤告诉记者,如今在平安区,网上信访也逐步成为群众信访主渠道。

开展督查

信访下行 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在农村,张家的羊把李家的庄稼吃了、王家占了张家的地……村民们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起邻里矛盾。这时,村里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就起了大作用。

2019年夏天,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黎明村因水管破裂导致村民的耕地被淹,引发了村民和水管站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有发展为恶性事件的倾向。黎明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祁义林得知这一事情后,第一时间以黎明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名义,召集水管站工作人员和村民进行调解。由于此次事件是由于水管站对管道维护不利等原因造成,祁义林一方面跟水管站的负责人讲道理,希望水管站对此次事件负责,另一方面对村民进行情绪安抚,希望村民能够理解水管站的水管维护工作压力。最终,在祁义林的调解下,水管站同意向村民赔付1000元,村民与水管站的矛盾纠纷也得到了化解。

而在石灰窑乡业隆村,则有个人人熟知的“王调解员”,他叫王昌发,村民每每发生矛盾纠纷就会找“王调解员”来解决。“王调解员”既是石灰窑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员、业隆村调解委员会的主任,也是业隆村的信访陪访员。每次村里发生矛盾纠纷时,他都坚持以源头化解为主,在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后,努力针对问题根源寻求合理的化解办法,并以沟通安抚的方式帮助村民消除情绪。2019年,王昌发有效化解了村民的土地矛盾、林地补偿等5起纠纷。

近年来,平安区为打通信访工作“最后一公里”,将矛盾尽早发现,尽早化解,全力搭建矛盾纠纷化解“金字塔”,推动信访下行、矛盾不上交。通过充分发挥村干部作为矛盾纠纷信息员和调解员的综治专干作用,做好村内矛盾纠纷的信息预警、上报、研判和先期调解化解工作,推行村干部调解化解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分类处理,简单纠纷及时由村干部化解,重大复杂纠纷由乡村两级和矛盾纠纷化解委员会包案解决。

如今,平安区正在各乡镇、村(社区)大力推行信访代理和陪访制度,努力形成“群众点单、干部代办”的新型办事投诉渠道,牢牢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