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洪水泉,多元产业合奏“富民曲”

2020-08-17 09:30:56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时报记者 巴迎桂 通讯员 李斌春 摄影报道

产业兴,拔穷根。农村发展离不开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也离不开产业支撑。

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和沙棘产业,助力村民们脱贫致富。

如今,这些优势产业扎根在洪水泉乡的沃土上,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机械化种田效益好

八月初,在洪水泉乡永安村的麦田地上空,植保无人机代替人工作业大显身手,对麦田进行喷洒农药作业。

洪水泉乡地处平安区西南黄土丘陵山区,平均海拔2860米,这里的秋季比起平安的川水地区要晚来一个多月。进入8月,洪水泉乡上,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青稞地、大豆、燕麦成了这里最美的风景。

记者在永安村的麦田里看到,在平安春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全春的遥控下,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轻盈穿梭于绿油油的麦田上空,将药液均匀地喷洒而下。一会儿工夫,一大片麦田就完成了喷洒作业,田间的植保无人机也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过去给小麦打药防虫,背着手压式喷雾器,一天最多能打药十几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常把小麦踩倒。现在用上无人机,一天就能喷洒500多亩,省时省力。”永安村村民谢柱帮赞叹道。

据李全春介绍,自去年秋收过后,洪水泉乡大力减少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引导村民转变思想,由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发展高效精品青贮饲草种植。通过积极发展养殖业、引导农户参与等多种方式,全乡2800公顷总耕地通过现有22个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1933.3公顷,进行大面积种植。种植作物以饲草、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除露地蔬菜外,全部进行机械化耕种,耕种速度较往年用手扶拖拉机耕种快3至4倍,且耕作精细、省力省工,全乡机械化率达到76%,高于全区53%的平均水平。

如今,洪水泉乡万亩农田边,通了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沟渠已修通到田间地头,农民开着农用车就能到自家的田地里做农活,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洪水泉乡已形成青贮饲草种植、马铃薯种植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现代化养殖潜力大

牛儿在吃草,羊儿在撒欢,人们在为美好幸福的日子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洪水泉乡党委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全县牛羊养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力促脱贫产业扩规增效。

记者来到洪水泉村村民马占隆家中,马占隆正给羊饮水。马占隆说:“我能发展到如今300头羊的规模,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家的羊买进来一批,育肥后销往新疆,新疆的肉价比我们青海每斤高2元左右,并且都是订单,销路不用愁,年收入有十多万元。”

现如今,马占隆不光自己发展起来了,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在家门口养殖场务工,每个月都有30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上家里的地,真是两全其美。”洪水泉村村民马有福说。

为彻底改善该村养殖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传统养殖模式,依托富硒资源优势,该乡首创的“拉树岭牛羊育肥法”,曾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为发展牛羊养殖育肥产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今年,洪水泉乡规划在黄鼠湾村修建平安区富硒牛养殖产业园区,预计投资达2.5亿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区最大、存栏最多的养殖区,对带动全乡畜禽养殖、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全乡存栏各类畜禽4.84万头只,拥有规模养殖场2家、养殖小区1家、现代生态牧场3家、家庭牧场38个、养殖大户273户。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不怕没钱,就怕人懒。”这是采访中,洪水泉乡群众普遍表达的心声,好日子还在后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生态产业路子新

近年来,洪水泉乡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开辟了扶贫新路子。在洪水泉乡马圈村种植的73.33公顷大果沙棘长势旺盛。

马圈村“第一书记”胡国华介绍,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村集体经济,洪水泉乡 2018年引进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马圈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沙棘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728.30万元。沙棘采摘基地的建成,将带动洪水泉乡马圈、永安等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周边农户及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采摘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记者了解到,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收购沙棘,每公斤5元,一亩地平均产量在300公斤左右,亩均纯收入达1500元。在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洪水泉乡村民种植沙棘近66.67公顷,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洪水泉乡充足的阳光、较大的昼夜温差、广袤的沙砾土地等都为种植优质大果沙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政府还在土地征用(流转)、苗木繁育与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推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发展沙棘产业。”

2018年,乡上引进青海康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从事沙棘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永安村村民李得元在乡党委的带领下,加入沙棘种植行列。由于李得元脑子灵,沙棘种植技术一学就会,很快掌握了沙棘种植要领。从滴灌到种植再到田间剪枝,他手把手给村民们教授。李得元带头种下了40亩,并坚持到现在。他告诉记者,今后还要多增加投入。“我要好好照料家里的沙棘地,争取产量再上去一些。”李得元说。

“沙棘盛产时一棵树能产2公斤左右的沙棘果,通过种植、采摘、土地流转费我们又可以好好地挣一笔。”村民们高兴地说。如今,种植大沙棘,过上好日子,已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路上的普遍共识。

目前,洪水泉乡把发展以沙棘为主的小浆果产业放在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首要位置,通过引进企业进行研发创新,不断延伸沙棘产业链。同时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栽培管理措施、统一订单保底收购,实现了种植户基本收入和企业生产原料的“双保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