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四大品牌让醉美海东招牌更响亮

2020-09-26 09:05:0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海东拉面“拉“出新精彩

□时报记者 邓婷 摄影报道

说起海东市,不得不提帮海东“拉”出脱贫致富大产业的拉面产业。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海(河湟)第五届农产品展交会上,拉面展区是一大亮点。游客在这个展区里,不仅可以了解到拉面的制作过程,还可以知晓拉面的“前世今生”。

拉面展区里,有20余家拉面馆参展。展区最显眼处是来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四千年喇家牛肉面馆”,众多游客来到拉面展区都会选择在这家面馆品尝有着“四千年历史”的牛肉面。

民和县的喇家村,揭开了青海拉面乃至中国面点史的面纱。在2002年的喇家遗址发掘中,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有4000年,这也成为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比意大利人在庞贝古城发现的面条还要早2000年。

“一个白面团在拉面师傅手中,瞬间就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拉面展区的中央,拉面工匠韩玉龙每天都会现场展示拉面从面粉到一碗拉面的制作过程,并向现场的观众讲解拉面技艺。

据韩玉龙介绍,如今的拉面技艺是经过上百年改进而来的,制作工艺为和、揉、抻、拉四道工序,经反复对折抻拉形成大宽、中宽、韭叶子、二柱子、二细等10余种面条品种。加之精选青藏高原牦牛肉、牛脊骨以及冬虫夏草、藏雪莲、红景天等20多种名贵中草药精心熬制的清汤,形成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六烂的鲜明特点。

作为拉面大县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此次精选了4家拉面馆参展,4家拉面馆的负责人有“面一代”到“面三代”各个年龄段的,现场以展板、演示等方式,向游客全方位地展现了化隆县这个曾经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何从“一口锅、两口子、三张桌子”起步,依靠“亲帮亲、邻帮邻”,将拉面“拉”成了化隆县百姓的脱贫面、致富面、团结面、幸福面。

据化隆拉面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成介绍,如今,化隆拉面经过30年培育发展,化隆县11万拉面人在全国31个省市开办了1.8万家拉面店,年产值达130亿元,占化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目前化隆五大餐饮产业群基本形成,分别为以“高原姑娘”为代表的1万家清真拉面店,以“中发源”为代表的100家高档餐饮店,以“哇燕藏餐”为代表的1000家藏餐馆,以“化隆面老头”为代表的100家大众拉面店,以“海尼尔”为代表的近100家国外拉面店。

来自民和县的游客杨占选参观完拉面展区后说:“很多海东人的一天,都是从早上吃一碗牛肉面开始的。我们对拉面情有独钟,但并不清楚拉面背后的故事,参观完拉面展区,让我们对海东的拉面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富硒农产品再展新“硒”望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今年的农展会上,一大批海东特色农副产品集中亮相。站在平安区展馆门口便可以看见“高原硒都”四个大字。走进展馆,富硒马铃薯、平安柴火鸡、苦荞茶、富硒鸡蛋、富硒蒜酱等135种富硒农畜产品纷纷亮相,引来不少客商和游人前来洽谈、购买。

在平安展馆内,用焜锅馍馍做成的造型墙和用富硒农产品摆成的“丰”字,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拍照留影。“尝了一块焜锅馍馍,可好吃了,我准备买些回去带给我父母亲,让他们尝尝富硒焜锅。”一位来自西宁的游客说道。

记者了解到,为了突出打造具有特色的展馆,硒都平安展馆整体设计搭建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理念,以“推产品、打品牌、促发展”为目标,而富有特色的“焜锅照壁”是以洪水泉清真寺照壁的原型打造的,所有焜锅都是洪水泉乡的村民亲手做的。“我们这焜锅馍馍可都是富硒的呢!”展馆内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展馆的另一旁,几位网红正对着屏幕介绍平安富硒农产品。“平安大月饼,沾上富硒蒜酱,真是人间美味啊!”一位主播说。据悉,此次展会通过“网红直播+产品推荐”的模式,利用展会大量的人流量引发了人们对海东富硒特色农产品的关注,并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丰富了线上渠道,达到了提升线上销售额,让更多人了解平安、关注平安富硒产业发展的目的。

记者在与展馆内一位企业负责人交谈中得知,之前他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行销售,无奈销量一直不是很好。连续五届农展会,进一步加快了平安富硒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步伐。“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公司从种植规模到产量逐步提高,需要多平台多渠道宣传销售,这次农展会搭建的这个平台正好是我们需要的,富硒羊肚菌产品已经在京东上线,通过各大平台,我们产品能有更好的销量。”一位企业负责人说道。

“硒”被誉为生命火种,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和延年益寿的人体必须微量元素。而素有“硒都”美名的海东市,独特的冷凉气候、无污染的纯净土、广袤的富硒资源成为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海东市突出“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独特优势,积极实施“高原硒都”品牌战略,成功举办了两届“高原硒都富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富硒产业招商引资暨产品推介会,有力推进了富硒产业走出青海,走出高原,走向全国,叩开了“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畜产品大门。

目前,平安区从事富硒种养业和生产加工的企业达24家,产品种类达30种,年产值1.2亿元。未来,海东市将按照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以中国首个“超净富硒区”和“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为发展定位,谋好富硒产业局,打好富硒组合拳,走好富硒富民路,培育发展新引擎,做大、做强、做精青藏高原富硒新品牌。

青稞酒馆里酒文化氛围浓

□时报记者 邓成财 摄影报道

本届农展会首次设立了青稞酒馆,展馆内分布着天佑德系列、酩馏酒系列、“添盛坊”系列等几十种青稞酒产品。

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考古学家们在互助土族自治县金禅口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青藏高原迄今为止最早的青稞,距今4000年左右,认为互助金禅口是中国青稞酒之源,其部落首领金禅酒祖是中国青稞酒之祖。互助县酿酒历史悠久,大约有4200年的酿酒史、4000年的青稞酒酿造史、700余年的蒸馏酒史、600余年的天佑德品牌史,400年的大曲白酒史。青稞酒采用青藏高原独特作物青稞为原料,相对于平原农作物,青稞富含更为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在青稞酒中发现富含多种有益人体的萜烯类物质,成为青稞酒独特属性。

青稞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清雅纯正的香气,醇厚丰满、韵味怡畅的口感和青稞独特的风格。其酒品魅力是由原料、微生物、窖池、大曲、生产工艺和勾兑调味技术决定的,也是其他白酒不可复制和模仿的。

“这次农展会我们公司带来了17种产品,主要推介由高原燕麦酿造而成的燕麦酒。” 青海互助威达青稞酒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郭启玲告诉记者,高原燕麦是一种兼备食疗功能的特色杂粮作物,其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元素总量及不饱和酸含量均居谷物之首。

现场还有免费品酒、买一箱赠一瓶、活动优惠价等系列活动。“这种酒加温后饮用更好,第二天口也不干、头也不痛,特别是醒酒很快。“销售人员介绍道。

“我们公司的酩馏福酒系列卖得最好,这几天卖了2万多元。感谢政府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们不仅有了收益,还让更多的市民及游客知道了我们的青稞酒品牌。”该公司负责人说。

此次农展会设青稞酒展馆主要是为了借助展会平台大力推广青稞酒产品及文化,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正宗、高品质的青稞酒,宣传独具特色的青稞酒文化。同时,让更多人认识到青稞酒的品质和潜力,积极参与到青稞酒的研发、生产、营销中来,将青稞酒这一青藏高原的民族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青绣作品农展会上赚足人气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青绣防疫荷包不仅美观,还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有许多顾客为远在海外的家人朋友购买。”在农展会青绣展馆内,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道。

第五届农展会上,青绣展馆里各式各样的青绣作品惊艳亮相。手工绣片、帆布盘绣手工包、彩虹旗袍、防疫香囊等产品,让游客纷纷竖起大拇指。传承千余年的手工技艺产品,在此次农展会上赚足了人气和财气。而在展厅的一旁,三位绣郞和四位绣娘娴熟地绣着手里的作品,不少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参观、购买……

今年48岁的绣郞韩彪正一丝不苟地绣着一幅作品,他高兴地说:“我做的这个作品叫剁绣,传统盘绣技艺打开了我们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大门,靠一双手让全家人摘掉了贫困帽。”记者了解到,韩彪是平安区沙沟乡人,4年前,在一次展览会上,韩彪偶然看到了一位“非遗”传承人在展示自己的手艺,他便开始把自己的刺绣品拿到展览会售卖,结果因为他精湛的手艺,产品被一抢而空。这一下子打通了韩彪的思路,这几年,靠着自己的手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我是从甘肃白银过来的,今天我不经意间看到手工绣的太阳花后非常感动,我来过青海很多次,但今天才知道青海还有一个叫互助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是彩虹的故乡,花儿的故乡,更是手工盘绣的故乡,这真让我既好奇又惊喜。”甘肃省白银市市民王女士说。经过土族阿姑对互助盘绣的讲解,了解了一些海东风土人情后,王女士更加喜欢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便将一个笔记本、一个防疫香囊、一个带有民族特色的挎包收入囊中。

“土族盘绣流畅的线条、鲜明的层次、奔放的色调、细腻的针脚,是上千年的风雨磨砺的结晶。政府能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海东的产品走出去,在一针一线间实现了土族文化与异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晓莉说。目前,素隆姑刺绣公司生产的青绣作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了日本、韩国、新西兰、印尼等国家,深受消费者喜爱,商品供不应求,订单应接不暇。客商对土族盘绣的喜爱,也让苏晓莉对土族盘绣的传承和发展更有信心。

近年来,海东立足打造青绣品牌,以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河湟刺绣、剁绣、藏绣、十字绣、回绣、铺线绣、拉绣、跳绣、套绣等为代表的多种青绣产业厚积薄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同时,在聚合和做优青绣产业名片方面,海东将集中精力建设总部经济青绣产业基地,扩大青绣集聚优势,加快样品向商品的转变、品种向品牌的转变、产品向产业的转变,让青绣艺术更美。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海东各族刺绣艺人用灵巧的手指创造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艺人们用一针一线绣出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在青绣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青绣代表性传承人和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展现了青绣的风采和魅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