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黄河岸边的“追梦人”

——一个人富不算富 大家富才是真富
2021-01-22 10:09:15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李晓娟 摄影报道

“你再有钱,晚上还是一碗面片就饱了,所以人不能光顾着自己富,还要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起来,这样才有意义。”说这话的是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人韩文林。

在青海旅游市场上,韩文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早些年,他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和精准的市场分析,开发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花海景区,带动周边的青石嘴和仙米两个乡镇21个行政村487户1646名群众增收致富。

在成功打造门源花海景区之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家乡。他取得孟达天池的经营权,并在循化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区建起了厂区,开始涉足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推出了枸杞气泡饮料。

跨行转业并非易事,韩文林利用5年时间建工厂、做配方,而做这一切的驱动力,就是让家乡的父老乡亲有个增收的好去处,让循化县乃至青海省能有个响亮的民族品牌。

与当地学校开展联点帮扶活动

返乡兴业为家乡出力

说起韩文林,他在街子镇远近闻名。本可以在家悠闲地享受门源花海每年带来的几百万元的收入,但韩文林却坐不住。

“2020年我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还被省市县相关部门大力表彰,得到了荣誉就不能停下来。”韩文林说,自己成了致富榜样,肩上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从2015年起,韩文林先后将青石嘴和仙米两个乡镇21个行政村487户1646名群众的1288余万元扶贫资金,以景区开发入股或作为融资担保金的形式整合利用,实施景区开发建设。经他的带动,当地两个乡镇的贫困户每年的分红资金都在94万元左右,人均增收1949元,这一举措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起到了带动和辐射群众增收的作用。

在许多人眼里,企业家是以利益为先,可韩文林并不这么想。“我父亲也是做企业,他做大做强了企业后就创立了‘撒拉尔’品牌,这对我影响很大。”韩文林说,门源花海带动了附近乡镇的村民增收致富,花海的收入好、名气大,他自然高兴,可回到循化县,许多乡亲却还停留在贫困落后的生活状况中:没有技术、务工收入不高甚至无处务工,享誉全国的孟达天池周边配套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乡亲们守着旅游资源,却吃不上“旅游饭”……这让韩文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增收致富,2007年,韩文林获得了孟达天池景区的经营权。他接管后共投资5170万元,对孟达天池景区的宾馆、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新建改建。2008年,孟达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青海十大最美景区之一。

景区基础设施完善了,吸引的游客多了起来,附近的乡亲们也自然跟着受益。韩文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市县和孟达景区木场村、塔沙坡村贫困的实际,对景区原有的骡马道进行了修整,使骡马道成为景区内的一条特色旅游路线。

骡马道建成后,韩文林无偿帮助当地村民建立观光驮运队,并为他们购买了保险,仅此一项就带动景区周边600余户农民增收,使原本贫困的木场和塔沙坡两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如今,骡马道驮运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些年,孟达天池日渐成为循化县的热门景区,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让附近群众真正受益。但韩文林对家乡建设的目标并不限于此,孟达天池得到良好的开发利用后,他开始想办法在做大做长旅游产业链上下功夫。

“冰慕”饮料生产中

精耕细作打造民族品牌

孟达天池的成功打造和门源花海的声名大噪让韩文林一度成为热门人物。近几年,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青海省改革开放40周年卓越企业家”“全省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得到这么多荣誉,我就不能停下来,不能做‘头大脚小’的事情,要做更多事情让群众受益。”韩文林说,虽然自己在景区开发上面比较成功,也收获了不少,但是循化本地还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精深加工品牌,这让他多少有些遗憾。

历经5年的学习、借鉴、参观、走访,他于2015年创立了青海粒粒康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开发出以红、黑枸杞为原料的气泡饮品。

“公司现在在循化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区,当初入驻产业园区想的就是要带动家乡百姓务工增收。”韩文林表示,在创立该公司前,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观摩、走访,为的就是找到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把5年时间花在思考打造什么品牌上,这对企业家来说并不常见。5年,完全可以再开发出一个旅游景区,可以让利润再翻倍,但韩文林放下了这些想法,从擅长的旅游开发行业中抽身,投身到精深加工行业。他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运来了枸杞,从全国各地拉来了设备,花费1亿元,建成了如今的生产车间。

“我考虑了从海西州运送枸杞的成本,这本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还是想去做,想让青海、让循化有这样一个品牌。”韩文林表示,在考察青海本地市场后他发现,青海立足枸杞资源开发出了枸杞酒,使枸杞的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但还没有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气泡饮料,于是他开始做这项工作。

2020年9月,公司正式开始生产“冰慕”枸杞气泡饮料,到11月底时,已经生产了400多万瓶。“公司名字‘粒粒康’就是每一粒都很健康,‘冰慕’想的是体现青海在三江源头的特殊地理位置。”韩文林说。

“冰慕枸杞气泡饮料”和“冰慕黑枸杞气泡饮料”的问世,填补了国内枸杞气泡饮料市场的空白,优化了海东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结构,有效带动了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以前在家种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线辣椒,年收入8000元左右,现在我们夫妻一个月就能挣7000元了。”说话的马撒拉是查汗都斯乡乙麻亥村人,厂区建好后,今年48岁的马撒拉就被乡亲们推荐到这里上班,马撒拉当门卫,妻子负责打扫厂区外围的卫生,活不重,但收入好。“我们平时就在这里住,在这里吃,食堂都是免费的,一星期回一次家。”对于这对踏实肯干的夫妻来说,在公司上班让他们有了“金饭碗”。

在韩文林看来,民族品牌不仅是创立一个品牌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带动民族地区的群众富起来,民族品牌的带动力万万不能丢掉。“粒粒康”凝聚着韩文林的心血,周边6个村庄的贫困户也都在这里成了“上班族”,这是民族品牌的魅力,也是韩文林创立该品牌的初心。

韩文林(左二)慰问当地贫困户

苦心经营当好致富“领头羊”

如今,已经能称得上成功企业家的韩文林依旧非常重视家乡的发展和乡亲们的生活。2020年,韩文林的公司与周边三兰巴海、团结、马家、沈家、上坊等6个村的44户村民签订合同,带动他们增收。

韩苏力么尼的家在街子镇上坊村,离韩文林的公司不到1公里,2017年初他就来到了这里,成了上班族,主管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

“我以前在北京开拉面店,开了七八年时间,2010年肺部疾病严重后就回来了,积蓄都用来治病了,没有拉面店后收入也就断了。”韩苏力么尼说,由于儿子还在上大学,夫妻二人的收入不能断,他们打听到韩文林在招收员工的消息就过来应聘。

“没想到结束了在外乡闯荡的日子后,还能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这是韩苏力么尼最真实的心声,找到这份工作后,韩苏力么尼的心才安定下来。因为收入不错,韩苏力么尼的妻子也来到了这里务工,做打扫厂区内部环境卫生的工作。今年是韩苏力么尼在公司务工的第5个年头,目前两人一个月的收入共有1.1万元。

“我儿子每年暑假就会去门源花海景区收门票,一个月三四千元的工资,儿子现在也知道了挣钱不容易,要好好读书的道理,可以说我们都在韩文林的带领下实现了就业,比起之前没工作的时候,现在的日子每天都幸福。”韩苏力么尼高兴地说。

“我们公司的工资也比其他地方稍微高一点,因为聘请的员工家庭都很困难。”粒粒康公司副总经理韩学文表示,近年来,公司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双百”精准扶贫行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近几年累计捐款捐物800余万元,在推动循化县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韩文林的公司因此被青海省工商联评为“全省‘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趁着“冰慕”在循化县热气腾腾的人气,今年,公司还将推出“工业旅游”项目,力争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走进青海粒粒康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条生产线外是透明的玻璃通道,工人们在里面生产时,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生产场景。厂区里面还将规划建设各种特色花园,把游客吸引进来,让他们看到“冰慕”的生产过程,既不耽误生产又能带动旅游。

“工业旅游”产业未来可期,韩文林正在打造全新的旅游业态。如今,这个被黄河水哺育长大的企业家,正在用实际行动反哺于黄河两岸的群众。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