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扎西拉旦:我是草原的孩子

2021-01-26 10:20:23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开展思想脱贫宣讲
□本报记者 陈钰月 摄影报道

曾经梦想走出大山的扎西拉旦,当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走出大山后,却发现大山才是他的根,故乡的山山水水才是他无法放下的情怀。为此,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毅然返回故乡投身于脱贫攻坚战,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村民眼中的“定心人”

出生于1990年的扎西拉旦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土生土长的藏族汉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对于家乡,这名“90后”的藏族汉子有着独特的情感,这份情感让他放弃了在大城市生活的念头,毕业后直接考回养育他的这片草原,并决心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

扎西拉旦常说:“我是草原的孩子,是在群众中长大的,群众需要什么我最清楚,我要扎根基层,建设生我养我的故土!”2018年年底,大浪村原“第一书记”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时任大浪村驻村组长的扎西拉旦临危受命,接替担任野牛沟乡大浪村“第一书记”。自工作以来,他始终将有关村里群众的工作当成生活中的首要任务,满怀感恩奋进之心工作,认真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扎根基层、担当实干、为民服务。

“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保费收不齐拿我的工资垫付,但你要保证按时进行理赔工作,保障群众利益。”某保险公司的办公室里传出了扎西拉旦坚定的声音。为了消除矛盾,确保群众及时受益减少损失,他正在积极和保险公司负责人协商。2018年夏天,牛羊保险政策刚刚实施,群众一时很难接受,他便每天挨家挨户进行入户宣讲,收取保费,晚上回来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及时研判分析、总结经验、制定实施计划。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假期,直接住到社长家给群众答疑解惑。在接近收缴截止日期时,还是差了4.6万元的目标任务没有完成,保险公司为此拒绝理赔。这时,上交了保险金的群众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产生了争吵。在混乱之中,扎西拉旦站了出来说:“大家先安静,听我说,我已经跟县保险公司负责人协商妥当,并签订了理赔协议,你们放心,保险理赔工作会正常进行。”这才让整个场面安静了下来。

生长在牧区的扎西拉旦,皮肤黝黑,穿着朴素,乍一看就像是当地的一名普通牧民,这个年纪不大的“毛头小子”是群众心里的“定心人”,大家都愿意信任他。在他的努力下,大浪村成了祁连县第一个实施保险理赔工作的畜牧村。群众收到理赔钱后,都深受感动,大家积极参保,剩余的4.6万元保费在短短一周之内全部收齐,最终大浪村共收缴保费34万余元,理赔总额达173万元。

扎西拉旦为牧民免费送菜上门

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扎西拉旦不仅是我的领导,更是我的朋友,在我和妻子创业初期,是他给我思路和指导,他见识广、考虑问题也全面,每逢店铺遇到经营不下去的困难时,我都会去找他,我家能成为脱贫光荣户,离不开他的帮助。”大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井国虎告诉记者。

在扎西拉旦眼里,大浪村所有的群众都是他的亲人和朋友,村里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的详细情况都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村里大小的事务他都参与和处理,就连村干部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他俨然成了村里的“万事通”。

扎西拉旦的同事冯玲玲这样评价他:扎西拉旦是个奇怪的人,平时在生活中很节俭,但是对贫困群众却很大方,只要群众需要帮助,从来不会有丝毫犹豫。全村两户兜底户,一直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在牧区,家中有两个残疾人,他们家里每年过冬的大煤、面粉、大米和清油他都承包了,有时还会为他们家中喂养的奶牛买饲草料;另一户是独居老人,因为患有高血压,每隔一段时间扎西拉旦都要亲自过去看看,买很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给送过去,这些付出他从来没有向单位说起过。

为贫困群众写申请、协调解决临时救助、审核低保、办理转院手续、报销医疗费用等都是扎西拉旦日常的工作,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爱戴。

在四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扎西拉旦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协调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及时走访入户掌握基本数据核对达标情况、完善档案资料、宣讲扶贫政策,使大浪村“两不愁、三保障”“六项脱贫指标”“三率一度”全部达标,顺利通过了县、州、省级验收工作并完成第三方评估,完成了大浪村脱贫攻坚任务。

期间,为了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扎西拉旦主动联系祁连加杨龙高原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全村没有就业渠道的贫困户寻求就业岗位,签订用工协议书,共协调解决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受益资金达7.4万元,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疫情防控的“守门员”

“扎西拉旦是咱最信任的人,自从疫情发生后,这是他第三次免费送菜上门,我们永远忘不了他的恩情。”牧民拉毛动情地说。

去年大年初三一大早,在家过年的扎西拉旦离开了家,赶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大浪村,投入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筹领导下,通过建立专群、微信视频联系、重要通道设卡、门前值班等形式进行了“一对一”管控,并发挥自己的“双语”特长和自身优势,住在村里讲解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为做好居家隔离群众服务工作,他主动为群众提供代购等贴心服务,并亲自登门运送慰问,询问体温等身体状况,让群众真正安心。

在他的影响下,群众也积极主动参与到抗疫一线,给检查站送饭送餐等。无数个寒风凛冽的日夜,扎西拉旦和党员先锋队毅然驻扎在村里,守卫村庄安全,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守门员”。

扎西拉旦和牧民们一起忙碌

党建引领的“排头兵”

扎西拉旦始终认为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好顶层设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让村里的干部和党员动起来,让党建“活”起来。

在他的带领下,大浪村党支部开展为群众做一件事实活动,要求每名党员至少为群众做一件事实,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和认识党员的职责和义务,明白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动群众,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爱戴和认同。同时,持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了贴近基层送服务活动,围绕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困难和群众期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小到帮群众洗羊喂药,大到疏通油葫芦道路,充分彰显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大浪村开展思想脱贫宣讲的日子,村委会门口的草地上,领导干部和群众有序地围成圆圈坐着吃午饭。

“你们村的群众居然也安排饭?这也太好了吧。”边麻村驻村干部马荣惊讶地问道。这是因为大浪村村民居住分散,很难集中在一起进行宣讲,大型宣讲会时间都比较久,为了不让大家饿肚子,村里总会把干部和群众的饭都安排上,虽然简单但都能吃饱。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好政策和党员干部的温暖,是扎西拉旦一直努力的方向。

改变村干部工作作风,协助支部书记按时召开党日活动等各类会议,发展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传达文件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加强党性教育等工作都有他的用心和付出……他在大浪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建促脱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完善大浪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村集体经济,给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扎西拉旦积极与联点领导和村“两委”讨论研究,确定解决方案和措施,利用60.5万元村集体经济,实施大二珠龙沟、多拉三岔、小二珠龙沟、包扎湾、照壁山等地的涵洞及道路维修工程,用29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为全村922名群众缴纳医疗保险金。同时,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突破口,配合实现大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转型升级,依托黑土滩草产业发展基地,大力发展“草产业为主、助推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就是扎西拉旦,一位肩上有责、心中有爱、眼中有民、脚上有泥的基层“第一书记”,没有豪言壮语,却有默默奉献,他把对党忠诚镌刻在心里、把为民服务扛在肩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