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与生命赛跑的“第一书记”

2021-03-05 11:39:40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马文明 林艳 摄影报道

与自己赛跑,就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多战斗一分;与时间赛跑,就是在群众幸福生活的跑道上多陪伴一秒。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跟自己赛跑,和时间赛跑的“第一书记”,在人生最后的旅程中,他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因为他想用有限的生命,把精准扶贫的事业再做精致一点,再加以完善一下。稳脱贫,带领群众走向乡村振兴之路就是他的目标。

他,就是互助县台子乡上台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朱先太。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46岁的朱先太生前担任互助县农机站副站长,驻互助县台子乡上台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他还是互助“春之语”志愿者服务社社长。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他热爱乡村、在扶贫路上亲力亲为;作为一名志愿者,他行走基层、奉献爱心。

2015年10月,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以后,朱先太因为工作优秀、能力突出,被组织选派到互助县台子乡上台村担任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自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扶贫之路。“我是一名农业工作者,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工作没有捷径,要靠腿勤、手勤、脑勤、嘴勤以及真情实意去和老百姓打交道。”朱先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台子乡上台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属半浅半脑山地区,距互助县城8公里。上台村不仅是省定贫困村,也是朱先太用生命赛跑的地方。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他把扶贫当作跑道,五年多来埋头苦干、持续奋斗,带领上台村3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8%降至零。他用倒计时的状态,书写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

在刚刚驻村的日子里,为了解村里的真实发展状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朱先太开始和驻村干部一起奋战一线,精准识别并摸清了贫困人口的情况。他每天奔波于左邻右舍,听着家长里短,工作在田间地头,找“贫根”、开“药方”。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逐项填写家庭情况登记表,通过个人申请、村社评议、张榜公示、乡村审核,最终从305户1160人中,精准识别出贫困户33户102人。

通过走访、座谈,朱先太将上台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布局撰写成了调研报告,并将村情民情烂熟于心。“千条理,万条理,趟出富路才是硬道理。”这是朱先太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

“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工作的方向,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就是我的办公场所,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这是朱先太在民情日记本上写的一句话。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串百家门、问百家事,把群众想之所想、盼之所盼放在心上,并付诸在实际行动中。

工作中的他,偶尔也会感到身体不适,但他总想着要好好坚持、不能倒下,用力所能及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他的积极争取下,上台村先后举办了农民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养殖业培训班和农民手机应用信息培训班,实现了全村群众科技培训全覆盖,给群众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朱先太先后争取到200万元的祁连山生态保护项目节柴灶320台、村学校建设项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让群众得实惠、增收入。

在互助县和台子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朱先太带领扶贫驻村工作队于2016年年底全面完成上台村33户贫困户102人的脱贫任务,全村人均纯收入较2015年增加270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脱贫路上精准施策

33户102人的贫困人口占上台村总人数的8.8%,是个不小的比例。怎样才能让他们脱贫,怎样让他们有后续的发展产业,是朱先太每天考虑的问题。

上台村二社的刘永清一家是个三口之家。刘永清因腿部残疾,外出务工难,又干不了重活,一家3口的生计成了很大的问题。“养殖和种植都不适合他。”朱先太想来想去,便动员刘永清买辆装载机,8万元的装载机费用并不是个小数目,除了产业资金16200元外,刘永清没有一分钱可以投资。朱先太帮助他贷了2万元“互助资金”、3万元“530”贷款,再东借西凑总算把装载机买到了手。有了装载机,朱先太又跑项目要名额,争取到装载机的培训项目,报名让刘永清参加培训。2017年,刘永清已经开着装载机出门赚钱了。

从第一个月的1000元,到后来的3000元,再到如今还清了贷款、外债,旺季每月5000元的保本收入已经让这个家庭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自信洋溢在刘永清的脸上,他几次想邀请朱书记到家里喝点小酒,而朱书记每次都打趣道:“下次。”但是到如今也没有实现。

上台村一社有个贫困户叫张世成,他因缺技术想养羊但又不敢养,在朱先太手把手的指导下,如今他的羊群壮大到了27只,成了邻里村社观摩学习的榜样……

像这样的故事,在上台村的贫困户家中,每家都有一个,村民说起来打心眼里都是对朱先太的感激之情!

灾难面前赢得信任

2018年3月28日晚,朱先太接到一个电话,“朱书记,刘生贵家着火了,火势不小。”听到有些慌乱的村主任打来的电话后,刚走访完贫困户到家不久的朱先太顾不上喝一口水,叫上助手小贲便匆忙出门了。朱先太告诉新来的小贲,刘生贵跟母亲生活,母亲高龄多病,儿子智力障碍几乎无劳动能力,是个贫困的不能再贫困的家庭。

“消防车来了没?”“母子俩安全不安全?有没有人守?”“就算火场有再重要的东西,都不许乡亲们再进去冒险,做好群众安抚工作。”……一路上,朱先太心急如焚,只能用电话交待着所有自己能够想到的事情,这25分钟的路程,就像几个小时那样漫长。当村干部、群众、刘生贵母子看到朱先太的身影时,顿时有了主心骨。而当朱先太看到七间房屋只剩墙角余火未熄的几根焦木,全家家当只剩下从山里刚拉回来的两只羊时,不由得发起愁来。

随后的日子,朱先太每天奔波在民政、国土、红十字会等部门,协调救灾物资、统建房修建以及社会捐款。从化肥、种子、地膜、农药等物资的提供,到募集善款近2万元发动党员灾后重建,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帮刘生贵母子安了家,也给全村群众安了心。村里的百姓们更加坚信:有朱书记在,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防控一线亲自指挥

2020年1月25日,全省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生病在家休养的朱先太坐不住了,他一会儿一个电话打给村干部,关心每一分钟的防控工作进度。26日清早,坐不住的他联系上队员贲守山早早来到了村委办公室。此时的他,虽然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但依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时任台子乡党委书记的袁占良不无担心地说:“朱书记,您病还没好,还是得注意休养啊。”朱先太坚决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村上的‘第一书记’。我有2003年抗击非典的工作经验,比村干部们懂得多一些,这个关键时候我必须要上阵。”到村后,他迅速召开村“两委”会议,着重开展排查重点人员、设立劝返点、发动群众进行联防联控、微信平台推送疫情舆情、加强群众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

朱先太还积极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在劝返点上进行流动人员登记、对过往车辆消毒、劝返走亲访友人员,身体力行鼓舞党员士气,坚定了群众齐力抗疫的信心。他多方争取口罩、酒精、消毒液、手套等物资,发放给三个村近80户贫困户和老弱病残户,并逐家逐户入室消毒,发放疫情宣传资料3000余份,登记劝返走亲访友人员2500余名,劝散聚集人员150余个,排查、登记重点人群150人,车辆消毒5000余台。

自2018年朱先太查出肾病综合征后,每年都要到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在抗疫一线的整整46天里,朱先太拖着病体奔波在各个防疫点上,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他因劳累过度而加重了病情,住进了医院,病床上还念念不忘抗疫,为志愿者加油打气。

热心公益彰显大爱

做一名公益志愿者是朱先太最大的愿望。从2006年资助第一个贫困学生开始,他就在公益的路上一直前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成为他的座右铭。

2016年,朱先太加入互助“春之语”助学团队,捐资助学的脚步不断延伸,资助学生的地区增加到了10个,学校近30所,学生达600多名。同时,他又成立了“春之语”互助志愿者服务社,他的公益志愿者愿望不断实现,福利院、残疾人协会、农村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中,经常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每个双休日、节假日成了他做志愿者的时间。他家访贫困学生,联系资助人和资助单位,采购物资,发放物资,慰问贫困家庭,帮助残疾人培训,照顾孤寡老人,忙得不亦乐乎。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8年来,全国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共捐助资金近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0多名,捐助衣物、图书、体育用品、文具、课桌等折合人民币计40万余元。自己资助贫困学生5名,资助款物近3万元。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200多次,他的足迹踏遍了互助、化隆、循化、大通、乐都、平安、湟中、玉树等地区的偏僻脑山和半脑山地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脱贫攻坚战役取得胜利之时,这位曾经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干部、优秀退伍军人、海东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互助县第三届“感动土乡”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抗疫先锋、优秀志愿者的“第一书记”,却因多年的忘我工作而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当时间定格在2021年2月13日12时02分,朱先太告别了他热衷的事业和上台村的乡亲们。这个与时间赛跑的人,经历病痛折磨,却始终坚韧不拔,依然坚守着困苦的土地。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谱写了一曲“向贫困宣战”的英雄之歌,用踏实苦干和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留下了新时代基层扶贫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财富。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