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把党课“讲”到秋收的土地上

2021-10-14 11:06:3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0月9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举办以“庆丰收的季节·大山里的党课”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将党课从会场“搬”到了田间地头,让党史学习教育与群众工作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学史力行,知行合一。

田间党课践初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时下,正是蔡家堡乡土豆收获季,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人头攒动,一辆辆土豆收获机将土豆深翻出土,圆润饱满的土豆让人感到丰收的喜悦和满足。村民们按照个头大小和品质,忙着采收、分拣、装箱打包、装车,大家分工有序,干得热火朝天,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在蔡家堡乡上刘家村旧址的一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蔡家堡乡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坐在田埂上,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有资格也最有底气向世人讲述历史,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一堂满含深情又独具匠心的“党史第一课”在土豆地里开讲。蔡家堡乡党委副书记吉兴家表示,要以学党史为契机,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传承红色精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蔡家堡乡新征程。

田间劳作的村民和党员干部聚精会神地听着党课,从蔡家堡乡搬出大山后生活的变化到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日记”……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乡打破传统的党课授课模式,从全乡精心选拔出的党代表,通过走访入户“一对一”、开设讲堂“一对多”等形式,把田间地头、群众家中、村“两室”等场所作为“流动党校”,不定期、不定时地开展“党课送到田地头”活动,和群众“掏心窝”“聊家常”“讲故事”,让“党的好声音”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每一堂党课我们都精心准备,力求通过生动的语言,将党的精神传递给广大群众。”吉兴家说,党员们用身边人、身边案例进行贴身教学,使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来、用得上,避免了往日党课的“清汤寡水”。今年以来,蔡家堡乡各村共开展了20多场次讲“党课”活动,200多名党员群众、入党积极分子及乡镇各协会负责同志,接受了党课教育。

助农秋收解民忧 真情帮扶守初心

十月的蔡家堡乡秋高气爽,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可是由于天气等原因,今年的农作物销售渠道不畅,上刘家村和帮扶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联系帮扶单位,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购促销活动。

“今年我家土豆少说也有700多公斤,其他人家种的也不少,要是卖不出去,可能要烂在家里了,多亏了帮扶干部们的帮忙啊。” 记者来到上刘家村旧址的一片农田时,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员干部们正挽起袖子,和村民们一起挖土豆,做推销。

村民严绪仲说,他今年种了120亩的土豆,按照往年的情况,秋收时节,个头大的就放在窖里等反季节再出售,小的就能销售出大部分,但今年土豆价格低,个头大的每斤0.5元,小的每斤0.4元,销售量不到两成。

土豆地里,上刘家村的村民们就地摆了十几个摊位,出售土豆。刘家村村民徐发莲家的土豆今年收了七八百斤,国庆假期总共卖出去了一百斤,绝大多数还在地里。“不过,有这些干部帮忙,我想问题不太大。”徐发莲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蔡家堡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2.9万亩,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1.2万亩。截至目前,粮食作物已收割面积7499亩,马铃薯目前正在收挖, 全乡秋收工作预计到11月中旬全面结束。

国庆假期,蔡家堡乡的干部们跟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忙发布土豆销售信息。帮扶单位积极行动,立即赶赴农田,帮助村民们挖土豆,并多渠道宣传开拓销售渠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销售难的问题。

前来帮忙收土豆的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派驻的上刘家村“第一书记”雷伟说,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到了土豆收获季,但村里缺乏劳动力,于是组织了30多名干部参加助农活动,这也是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今后,将扎实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把党员干部的初心融入到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发展马铃薯产业 延伸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蔡家堡乡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不断调整和完善种薯产业发展思路和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增收大道。

这两日,上刘家村旧址的马铃薯良种示范基地里各种机械来回轰鸣,放眼望去,一行行马铃薯地垄像一条条铁轨一样与远处的山峦相接,场面甚是壮观。连片种植基地里,上刘家村的村民徐发莲已经练就了眼疾手快的本领,能将颗颗薯皮光滑、薯型圆润的大小不一的种薯分别装在相应的筐里。广袤的田地里,这一筐筐、一袋袋、一车车土豆,寄托着村民们丰收的希望。

“种子、化肥、地膜都是政府提供的,地膜洋芋就是好,早丰收十几天呢。”刘李山村马铃薯种植大户李治魁说。与传统马铃薯种植方式相比,地膜覆盖的方式能有效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把土壤底层的水分提高到土壤表面,在今年天气干旱的情况下,起到很好的抗旱作用。此外,地膜马铃薯上市早、产量好、淀粉含量更高。

李治魁说,今年在全乡投放了马铃薯原种150亩,亩产大约在4000斤,每亩地收益大概在1800元左右。基地还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马铃薯粉条特色深加工产业,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畅销市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了解到,目前,蔡家堡乡共打造马铃薯种植万亩示范点1个,千亩示范点2个,百亩示范点10个,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7个,培育种植大户103户,家庭农场6户。

近年来,互助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充分发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了“种薯扩繁、质量监管、科研服务、储藏销售、品牌宣传”五大产业体系和马铃薯种薯梯级扩繁体系,切实将“小洋芋”产业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产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