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浓墨重彩绘新景 脚踏实地谱新篇

——海东市乐都区2021年社会经济发展综述
2021-12-27 09:32:10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卫正芳 通讯员 张玉英 摄影报道

冬月时节,走进海东市乐都区,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湟水河畔散步的市民悠闲自在……行走在乐都区30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光所及,尽是一幅幅盛世和谐的优美画卷。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乐都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区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提升。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面对“时代之问”,乐都区在新时代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开局答卷”。

宏伟蓝图正在展开,澎湃动力竞相迸发。预计2021年,乐都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5.0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左右;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5%左右……一个个增长的数据,为乐都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优势。

在产业升级中 找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0月底,乐都区工业园区辖属企业青海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680MN多功能挤压模锻机组一次性顺利完成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用FGH4096粉末高温合金棒材挤压,棒材直径310毫米、长度约6500毫米、挤压比达8∶1,在同类规格挤压棒材挤压比中位列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中钛青锻在粉末合金棒材挤压方面的技术不断成熟。

今年以来,乐都区工业园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迎接挑战、积极破解难题、加快转型发展,重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产业、高端绿色建材、新材料和系列配套服务,不断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生产性配套服务业,努力打造“5+N”新型产业发展体系。尤其在打造全省钛合金、绿色建材、光电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上集中发力,培育新增广虹电子、爱迪森光电科技2家规上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5.24亿元,11家光电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今年上半年成功生产出全省第一部手机,全省首个光电产业集群雏形初现。安排资金713万元认真落实惠企暖企稳企政策,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0项,总投资112.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

农业方面,乐都区持续依托“蔬菜大县”“全省菜篮子基地”等自身优势资源,扬优势创特色,不断把乐都长辣椒、乐都大樱桃、乐都紫皮大蒜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做强品牌、做旺市场。在保持现有207万只畜禽饲养总量的基础上向上延伸饲草链条、向下延伸加工链条,持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完成撂荒地整治14611.2亩,耕地非粮化整治3937.7万亩,实施化肥农药“两减”项目14万亩,特色优势作物比重达92%,持续做好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乐都文章”。

随着第七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东的顺利举办,乐都区作为全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的主赛场所在地,高标准、高质量筹备了此次文体赛事活动,向省内各地的游客持续展示了乐都旅游新形象。同时,依托境内兰新高铁、109国道和民小公路等主干线,结合南北两山大通道,不断推进旅游环线建设,形成了全域旅游大环线,实施瞿昙寺文物保护、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和卯寨、药草台旅游度假村等景区建设,一大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文旅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结合“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南山射箭”和“瞿昙寺花儿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扩大“河湟古都·人文乐都”品牌。文旅融合带动全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截至11月底,全区旅游人数达277.5万人(次),同比增长21.6%,旅游收入达8.44亿元,同比增长21%。

通过坚持打造“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特色产业体系,乐都区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9.7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9%左右。对标打造全省光电产业和钛合金产业聚集地,加快工业企业转型,预计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8%左右。持续推进形式多样的促内需、促消费行动,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61.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近27.96亿元左右。一大批企业催生了大批新岗位,群众渐渐变成了新市民,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是谋变革求突破的必然结果,这是强优势补短板的生动诠释。

在优建精管中 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以前很多街道路灯昏暗,所以晚上也很少出门。现在街上灯火辉煌,夜景特别美,吃过晚饭,我就和家人出门散步。”住在东全小区的居民刘玉英说。

“平时还真没有机会把这夜景看全。”跑步爱好者王正盛从湟水桥木栈道一路跑回家,一座座高楼流光溢彩,使夜景更添梦幻。“亮化投入让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更加美好,也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那盏灯。”王正盛感慨地说。

夜幕下的乐都,不论是湟水河边、109国道还是朝阳山山体公园、三河六岸湿地公园……五彩斑斓的灯光,照亮了夜行人回家的路,也尽显城市的繁华。今年以来,乐都区在大力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的同时,积极推进夜景亮化工程,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城区颜值进一步提升。

乐都区坚持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一体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城市道路交通改扩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空间绿化亮化、征地拆迁七里店村等重点区域200余亩,为城市开发建设留足空间;完成棚户区改造600套,实施20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改造项目,建成公共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泊位350个,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标准推进城区道路、湟水河两岸等17个城区重点区域实施绿化,城区绿化率逐步提升,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不断完善;全面完成朝阳山山体公园、湟水河河道景观轴、金松国际等城区亮化和老旧楼房、沿街商铺风貌改造,首府城市空间、功能、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除了高品质的城市颜值,更有高水准的城市管理。乐都区积极推行路长制、街长制,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城区停车场、城市公园等城市配套全部落实专人管理,实现城市监督管理全覆盖。开展违章建筑集中整治拆除专项行动,对城区内乱搭乱建构筑物依法进行拆除,市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第三方运行机制改革,整合公安、城管、交通三部门管理职能,实行全域联勤联动综合执法,全面加强城区街面治安、交通和市容市貌管控力度,引导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维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依托特有的区位优势、历史人文、教育医疗、自然生态、特色农业等自然禀赋和优势资源,乐都区用城市理念和标准,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科学编制《海东市乐都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衔接资金5900万元,全面推进碾伯下寨、高庙卯寨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投入资金2670万元,高标准实施7个乡镇19个行政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入600万元,完成9个乡镇高原美丽乡村亮化工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乡村建设提速升级。持续巩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成果,投入资金1200万元,扎实开展沿湟流域乡村环境整治提升及村容村貌整治专项行动,配齐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乡村环境全面改观、大幅提升、更加宜居。

在绿色发展中筑牢生态安全新屏障

“快看快看,湟水河上有好多只野鸭子。”连日来,在湟水河乐都段,河面上聚集了数百只野鸭在此嬉戏。它们时而将头潜进水中觅食,嬉戏玩耍;时而在岸上晒着暖阳梳理着羽毛,引得桥上的市民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据乐都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权开并介绍,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恢复向好,湟水河水质逐步改善,水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乐都区通过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湟水河老鸦峡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79%,重金属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畜禽养殖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权开并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每到夏天,无论是扎碾公路,还是北山大通道、民小公路,目之所及,山水林田湖草给人以山水品质和田园诗意,蓝天碧水净土以“工笔画”呈现绿色“大写意”,无声诉说着人文乐都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使命要求,扛实扛牢维护生态安全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护好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青海东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乐都区深入实施南北山等生态造林项目,完成国土绿化24.85万亩、造林1.72万亩,高标准完成城区道路、湟水河两岸等17个重点区域绿化,城区绿化面积662.59公顷,较去年增加112.87公顷,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不断完善。扎实推进祁连山南麓乐都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问题图斑整改,全区93个生态环境问题图斑全部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矿业权分类处置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稳妥有序推进。

如今,乐都区正推进形成1个城市核心,积极发力祁连山、拉脊山2山,重点整治湟水河、引胜河、瞿昙河3水,着力聚焦大峡、老鸦峡、盛家峡、仓家峡4峡的“1234”生态新格局,持续打造、延伸、拓展河湟文化创新品,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农业绿色发展、服务绿色提质,实施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和生态乡村建设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辐射带动乡村旅游,让群众共享生态福利。

在汇聚民心中增进民生事业新福祉

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你关注过什么?又有哪些时刻倍感暖心、倍受鼓舞?越来越多的新校园在“家门口”建起,是许多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今年9月,随着乐都区东林学校的建成使用,乐都区芦花、马厂、李家乡等易地搬迁群众适龄子女也在家门口享受到同等的城镇教育资源。

“新学校就在小区旁边,走路10分钟就到了。”东林学校学生张玲玲笑着说,崭新的校园和宽敞明亮的教室让她兴奋不已,她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

承载着24万群众的美好期盼,2021年,乐都区民生建设持续以百姓为中心,民生投入年年攀升,民生内涵不断扩展,民生建设日新月异。

教育是乐都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乐都区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七里店中学、文化街小学等改扩建项目10项,东林学校、第四幼儿园建成并顺利投入使用。乐都区教育局严格按照“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开展阳光招生工作,进一步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推进教育均衡健康发展,确保乐都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入学工作有序推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根据发展规划,乐都区大力推进“健康乐都”建设,投资2100万元,实施一批卫生健康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一体化、协同式发展,整体提升区级医疗服务保障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通过劳务经纪人带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带动就业、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方式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3510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465人(次),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1.1%。落实孤儿基本生活费、抚养儿童生活补助金等各类社会救助保障资金1.1亿元。

11月22日,乐都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举行“防贫保”项目签约仪式,“防贫保”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乐都又织起了一张贫困线上的防护网,为乐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通过建立防返贫工作机制,逐人逐户动态跟进监测,55.6万元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和500万元“防贫保”资金兜牢防返贫底线,脱贫人口医疗合作、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在党建引领下提升干事创业新动力

一次次涤荡心灵的深入学习和研讨,一场场人气满满、热气腾腾的党史宣讲,一个个以革命先烈、时代英雄为榜样的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一桩桩筑初心、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开展以来,无论在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军营,还是在农家炕头、村户院落、大山深处,党史学习教育正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乐都大地。

“百场宣讲增信念”“百场教育忆党史”“百名书记话变化”“百场轮训强素质”……为了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乐都区创新开展了“百十七”载体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按照“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的工作标准,将“百十七”载体活动分解为“6+1+10”任务时序安排,以“清单制+责任制+限时制”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6+1+10’任务清单是指6项区级层面统筹落实载体任务加1项区委专项工作组牵头推进载体任务加10项基层党组织主导实施载体任务。清单明确了17项重点载体任务、54个具体内容和推进措施,实现目标内容具体化、实践载体操作化、推进过程细致化。”乐都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史建香说。期间,乐都区组织动员全区580个党组织、1.6万余名党员干部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使党员干部在学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悟思想中提高党性修养,在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乐都区委区政府广泛调研、倾听民声,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全区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能力在一线锤炼、形象在一线树立,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定期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调度、破解难题。

乐都区各级党组织把察访民情民意作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第一步,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研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各乡镇、各部门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实事,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完成朝阳山山体公园、湟水河河道景观轴亮化和老旧楼房、沿街商铺风貌改造;

开展棚户区改造600套,实施9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和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新建滨河北路东段等公共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位350个。

……

通过进一步丰富拓展实践活动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全区上下紧盯与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息息相关的“小切口”,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的关心事、忧心事和难心事1万余件。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带给群众大大的幸福感,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民生温度。

一页页被销号的“问题清单”,最终变成了群众的“幸福账单”。

没有新机遇就没有新城区、没有新赛道就没有新选手、没有新氛围就没有新发展、没有高站位就没有高质量。答好“时代之问”,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乐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继续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再创佳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