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满目葱茏迎丰收

2023-11-03 08:43:4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张璐 摄影报道

深秋时节,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多个乡镇的大葱种植基地,田地里一垄垄、一畦畦绿油油的大葱长势喜人。伴随着大葱收获机的轰鸣声,一棵棵大葱破土而出,农户忙着抖土、捆扎、装车,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总堡乡台尔哇村大葱喜获丰收


在总堡乡台尔哇村,记者看到村内近三分之一的农田都种上了大葱。“今年这些葱的亩产最高能达到5000公斤,按市场收购价每公斤1元计算,一亩地收入能达到5000元左右。”据台尔哇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云介绍,为了更好地发展“总堡葱”,近年来,台尔哇村实施了露天大葱种植项目,投资45万元建设了16座拱棚用于大葱育苗,投资55万元为种植户购买配备了13种机械。

大葱的丰收,在鼓起种植户钱包的同时也为村里和周边乡镇的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务工岗位和增加收入的机会。“现在就是收葱的季节,早上六七点钟去地里,一天能挣90块钱。”村民李桂儿说。

记者在大葱地里看到,这里还夹杂种植了一些洋葱。李海云告诉记者,这些洋葱是今年试种的,一共有6亩,每亩产量在3500公斤左右,价格为每公斤1.8元。

“今年的葱量多、品质也高,如今这些葱一部分销往市场,一部分被三家村的大葱鲜叶初加工厂房收购,希望我们‘总堡葱’的品牌越打越响。”李海云告诉记者,今年村上种植的葱种大部分都是钢葱,这种葱产量高、耐储存,为了开发新的品种,今年村上还种了一部分长白葱和小部分的本地葱、洋葱。

现如今,说起民和的大葱,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总堡乡台尔哇村,能想起“菜子湾”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古鄯镇菜子湾村四分之一的耕地里也种上了大葱。

“今年我们全村种植了53.3公顷的大葱,这成片的青绿色都是尚未采挖的大葱,地里堆放的是已经挖出扎捆的待售大葱。”菜子湾村党支部书记蒲润说。

地处脑山地区的菜子湾村有272户1143人,全村耕地面积为205.28公顷,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菜子湾村种植大葱的历史仅有10年时间。”据菜子湾村村委会主任何生海介绍,菜子湾村原本并没有种植大葱的传统,是10年前本村村民张建华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务工期间看到当地种植的大葱很有前景,便带回大葱种子成功试种,因其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逐步在当地推广开来。

当年,张建华用带回的葱种试种了1公顷,得到了亩产6000公斤的回报,按当年市场价每公斤1.2元估算,亩均收入7200余元,比种小麦、马铃薯、地膜玉米等农作物都划算。

这样的收益,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些农户也开始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念起大葱“增收经”,还有七八户致富带头人索性流转土地发展“葱”产业,大葱亩均收入在7000元到8000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更是源头活水。海拔2300米、又是脑山地区,如何选择乡村振兴产业,从古鄯镇党委政府到菜子湾村“两委”进行过多次的深思和谋划,最终把希望寄托在大葱上。

今年,53.2公顷的大葱种植基地在大山深处的菜子湾村成功建立。“26.6公顷大葱是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的,剩下一半是农户自行种植的。”何生海说。

眼下,正是大葱收获的季节,菜子湾村的大葱种植基地里一片葱茏,葱田里随处可见忙着收获的身影。

硬化村道东侧的几亩葱田里,20名务工村民有的剥葱皮,有的扎葱捆,扎好的葱捆整齐摆放,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葱香味儿。

“这是我种的大葱。”蒲润告诉记者,他今年流转了3.3公顷耕地种植大葱,产量估计有7000公斤到8000公斤,但是苦于眼下葱价下跌太厉害,销路不畅,他正在满心期盼着菜子湾村的大葱能尽快“出嫁”!

“那一片地里有我种植的50亩大葱,这两天也准备挖收。”何生海说,菜子湾村虽然是山区浇不了水,但这里地处脑山,耕地有夜潮,大葱的长势非常好,估计亩均产量不会低于8000公斤。

因地制宜的好产业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日前,大葱已经成为菜子湾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古鄯镇镇长罗永浩表示,古鄯镇将积极申报争取项目,加大育苗温棚、保鲜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大葱种植面积,使菜子湾村大葱种植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路子,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