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无人机“飞播”让撂荒地复耕跑出“加速度”

2024-04-22 07:25:5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李永兰
 
最美人间四月天,莫负春日好时光。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的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种植马铃薯,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生产忙的生动景象,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正徐徐展开。
 
起垄、覆膜、切块、播种……在种植现场,村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正在种植马铃薯。“我们今年选的种子是‘青薯9号’马铃薯,这一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旱等特点,其中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风味独特,是做薯条的优质原料。”查甫乡党委书记辛文敏告诉记者,目前查甫乡已累计向群众发放薯种195吨、马铃薯专用化肥37.5吨、有机肥75吨、种植地膜750卷,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200公顷。
 
坐落在八宝山下的查甫乡,春季干燥多雨,夏季凉爽短促,土地肥沃,种植的马铃薯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较高,且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绵香。因此,查甫土豆一向有着“金蛋蛋”的美誉,畅销周边市场。
 
但这份“美誉”来的并不容易,曾几何时,查甫乡的农民依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计,主要种植油菜、小麦、豌豆等作物,产量不高不说,连家庭收入都很微薄,辛苦一年,每家每户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如何选择好产业,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成了摆在查甫乡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查甫乡党委通过调研发现,查甫乡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且这里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及肥沃的土质确保了马铃薯脂肪和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发展种植业,可以让群众实现家门口致富,避免了留守现象和土地荒置现象。
 
理清发展思路后,查甫乡党委通过党建引领抓产业、党员带头抓落实、群众支持抓增收,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打造马铃薯之乡。
 
产业做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有统一的经营模式。何有财是土生土长的查甫人,过去他基本依靠种植和打工维持生计,家庭收入微薄。通过种植马铃薯,何有财找到了致富的路径,如今,他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3.33公顷,纯收入高达70余万元。
 
在几年的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何有财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他利用农闲时节,召集其他农户为大家传授马铃薯种植经验,还把自己引进试验成功的多个品种无偿向种植户推广。通过种植业的发展,何有财及村里其他种植大户不仅解决了附近村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何有财只是查甫乡群众通过种植马铃薯致富的一个缩影。几年时间,查甫乡按照“党建引领、跨村联营、抱团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党支部+联合社+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统一薯种、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模式,整合9个村的集体经济、土地、技术、劳动力、合作社等资源要素,成立马铃薯种植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党支部,推选政治觉悟高、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社党支部书记。
 
显然,这种将党支部与合作社融为一体的思路,不仅实现了组织联建、党群联动、产业联营、发展联谋,群众认可度和支持率也明显提升,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查甫乡的马铃薯种植由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不仅成为化隆县最具活力的特色产业之一,还是查甫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