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养鸡产业点亮乡村振兴路

2024-04-22 07:38:1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朵玉雪 通讯员 徐立玮
 
咯!咯!咯!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巴家村养鸡场,奏鸣响彻耳畔,上百只鸡苗在舒适的鸡棚里叽叽喳喳,水槽等干净整洁,小鸡纷纷将头伸向笼外啄食,俨然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养殖图景。
 
虽然现在的巴家村养鸡场内,成群结队的芦花鸡在春日的暖阳下悠闲的“散步”、觅食,但是村集体收益可观。就在半年前,平日里笑呵呵的巴家村党支部书记巴长禄还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犯难。“大家都知道,我们村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资金收益不足导致我们发展产业处处受限,现在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得做点儿什么。”巴家村党员活动室里人头攒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打破了乡村的静谧。
 
据了解,以前的巴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入股分红和商铺出租两种途径,缺乏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的支撑,收入薄弱且动力不足,为改变增收模式单一的现状,巴家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代表们集中商讨后,主动与巴藏沟乡党委协商,本着“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理念,结合巴家村村情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肉鸡养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养鸡场选建在哪儿?”“谁来负责养殖?”“鸡苗去哪里找?”由于缺乏养殖经验,一系列养殖问题成了巴家村党支部亟待解决的事情。巴藏沟乡党委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闲置土地资源,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网上查阅养鸡资料、询问村里养殖户、去外地养鸡场参观学习的方式,逐步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无支撑、无依托的难题,实现了村级闲置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村级产业培育创新、农户就近就业,为村集体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
 
“虽然我一直在外务工,但也很关注村里的事儿。微信群里看到村里建了养鸡场又缺专业养殖人员时,我就想着自己的养殖经验能不能派上用场。”在得知村集体经济建设养鸡场事宜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巴明国赶忙从务工地赶回村里投入到养鸡场项目中。
 
目前,巴家村党支部把发展芦花鸡养殖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加快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走“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增收模式,端起特色养殖“金饭碗”,让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投入9.96万元实施散养鸡场项目,购置600只芦花鸡,从场地选择、鸡舍搭建到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环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经验体系,为将来大规模养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发展肉鸡养殖产业,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产业养殖信心,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探索村集体经济收入新路子,发展和壮大增收产业,让巴家村村民享受到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巴家村党员巴正存高兴地说。
 
近年来,巴藏沟乡党委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特色种植养殖”的新路子,随着下星家村藏兔养殖、索家村青贮饲料和藏系羊养殖、下郭尓村农作物种植等各类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的全面铺开,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现在的巴藏沟乡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兴农民富”的路越走越顺,乡村振兴的底色也更足。
 
如今,巴家村养鸡场已建成运营,出栏芦花鸡450余只,第二批小鸡正在孵化中,预计增收0.7万元,看着村集体经济不断盘活,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改善,巴书记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