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特色产业助山乡致富趟新路

2024-04-25 09:16:2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邓成财
 
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寺尔村的马铃薯合作社,工人们正在给种薯切块,为即将开始的马铃薯春播工作做准备。
 
“合作社作为村集体经济产业,主要是打造种植、收购、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采取订单式统一销售。现在自有种植面积66.67公顷,种植土豆33.33公顷左右,主要是以反季节销售为主,在秋收时还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一部分,一年大概能收购土豆4000吨左右,利润可观。”青海宇阳北斗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成祥说,针对农村闲散劳动力多,部分土地撂荒等问题,合作社负责人积极与农户协商,吸纳村民就近就业,流转撂荒地,为村民免费发放薯种,并在每年秋收后按市场价进行收购,实现了就业与产业融合,群众在家门口挣钱的新模式。
 
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东山乡寺尔村筹集95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企业自筹200万元,流转2.67公顷土地修建了寺尔村冷链物资配送中心,可容纳马铃薯2600吨。马铃薯种植不仅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了,更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东山乡寺尔村党支部书记李双喜表示,近年来,按照“支部+企业+脱贫户”的发展模式,着力加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5万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
 
除了发展“一村一业”马铃薯特色种植项目,东山乡还积极构建特色化产业布局,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东山乡白牙合村东财旺面制品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分工制作当天的馍馍订单。白牙合村手工传统馍馍历史悠久,因独特的手工技艺,深受市场欢迎。2022年,村里筹资200万元,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手工馍馍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随着公司市场订单量的增加,企业不断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解决了近50名脱贫户、低保户和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这个厂子建成试产的时候我就来了,今年3月份正式生产,一天上班8个小时,一个月工资3000元,不仅能照顾家中老人,还能供子女上学。”员工白桂兰说。
 
东山乡副乡长胡金花表示,近年来,结合东山乡实际,立足长远发展,按照“一村一特色,一片一产业”的发展思路,深挖地域优势,盘活各类资源,通过建立“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村集体资金困难、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不稳等诸多问题,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