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放眼国际绘蓝图 生态旅游风生起

2022-07-23 09:40:2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韩鑫 摄影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在青海考察时,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为我省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海东市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正确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力推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海东文化和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21年,海东市累计实现旅游收入64.67亿元,同比增长20.03%;完成文化旅游投资额28.49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32.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9亿元;全年计划实施文体旅游项目92项,其中续建项目39项、新建项目53项,完成投资28.5亿元以上。

今日之海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资源强市迈进的转变。

文旅融合步履铿锵

从空中俯瞰,海东是一块绿色福地: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郁郁葱葱,循化孟达景区绿阴如盖,乐都卯寨生态旅游度假区秀丽如画……走进去探访,海东是一片彩色故里:土族之乡七彩绚丽,撒拉之乡风情浓郁,这里山川风貌斑斓多彩,人文历史悠久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元;再细细品味,海东又是一方金色沃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黄河风情、民俗风情为主的五大旅游品牌,引来游人如织……

这是海东殷实文化旅游“家底”的一角,更是风情海东魅力长卷中的几笔。

海东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藏、回、土、撒拉等各民族文化绚烂多彩;喇家遗址、柳湾彩陶享誉考古界;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交相辉映;“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十世班禅大师母寺文都寺、“小故宫”瞿昙寺声名远播……这一切,为海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名市积淀了宝贵的财富。

海东又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适宜人居。青藏高原最大的民用机场——曹家堡机场就在海东市境内,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兰青铁路、兰新高铁横贯全境,海东独特的交通枢纽地位,为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提供了首要的必备条件。

大自然的馈赠造就了雄奇壮丽的海东风光,辉煌灿烂的历史铸就了独特多彩的河湟文明。今年的“中国旅游日”期间,海东举办了一系列线上“云游”活动,吸引全国网友“走进”海东,领略黄河沿岸的壮美景色,感悟河湟两岸的文化底蕴,阅览魅力海东的今朝新貌。

在“诗与远方”的最美邂逅中,我们看到,魅力海东鲜明亮出“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的亮丽名片,全面彰显发展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努力为打造具有高点站位、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不断促成了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万千新气象,铺开了生态旅游大发展格局。

精耕细作做强品牌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必须要坚持国际视野,健全国际标准,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国际服务。

近年来,海东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游市场逐步趋于成熟,“醉美海东”的品牌形象日益彰显成海东代表性形象;旅游产业布局由单一化向多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态由相对集中发展到目前内涵外延的延展。这背后不仅是海东旅游取得的成就,还有人们对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向往。如今,海东旅游已成为世界认识海东的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海东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充分借鉴国际及国内发达省份先进经验,以国际视野、生态视野、文化视野,建立健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标准体系,依据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市场潜力,依托山地森林、湿地湖泊和地域文化等,匠心打造了一批具有海东特色的重点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线路和自然人文为主的生态旅游风景道。

目前,海东市已推动形成了“一圈三线”即环海东河湟文化深度体验旅游圈(平安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区),乡村生态线暨沿大通河旅游线:西宁—互助(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互助北山4A级景区)—门源—河西走廊;乡村人文线暨沿湟水河旅游线:西宁—平安—乐都—民和—兰州;沿黄河文化旅游风情线:西宁—化隆—循化—民和—兰州。这“一圈三线”旅游格局辐射到海东市28家A级景区、1个乡村旅游重点镇、6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62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

与此同时,海东市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积极融入和共建国际旅游生态目的地,全力构建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旅游要素集聚、服务功能完善、区域协作密切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空间布局。今年,海东市还从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乡村旅游景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文物保护利用、重大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6个方面确定了15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同时强化旅游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引爆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海东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打造国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全速起航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醉美海东,风光无限。

碧水清清的黄河、白雪皑皑的祁连山、烟波浩渺的孟达天池、万木葳蕤的互助北山……一幅幅原始、纯净、秀美的生态画卷在河湟两岸徐徐展开。

在发展的道路上,海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随着“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品牌唱响全国乃至世界,海东也紧随其中,绘就了一幅“诗和远方”的动人画卷。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位于黄河流域的海东,作为河湟文明的发祥地,不仅有着最“大”的生态价值、最“美”的绿色颜值,更有着历史悠久且传承至今依然灿烂灵动的文化,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同时,生态文化旅游外化的巨大牵引力,也带来了一场由外而内的产业变革和综合发展的集聚。近年来,互助北山、土族故土园、平安驿、七里花海、油嘴湾、卓扎滩、安达其哈、禹王峡、沿黄健身步道等生态和文化旅游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升级,全市旅游要素设施建设提速前行,景区、酒店、餐饮、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点等基础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善。

挖掘生态旅游潜力,构建共融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旅发展新模式,把海东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这是海东已然定格的文旅姿态。为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海东市将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融入全省国际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争取省级层面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青藏首站”生态旅游目的地集散枢纽功能,积极构建生态旅游品牌体系,让海东的美,走向世界。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