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马阴山下村富民乐产业兴

——乡村振兴好“图”景系列报道二
2022-05-12 11:59:3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赵娜 通讯员 马云福 摄影报道

春夏交替时节,万物生机勃勃。行走在马阴山脚下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山间地头被一株株树苗装扮得绿意盎然,农业大棚里蔬菜鲜翠欲滴,村集体经济蓬勃壮大,无不萌发着来年的希望。

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昂思多镇处处有风景,村村有欢笑,昔日贫困村变成了乡村振兴示范点,书写出了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你瞧,一幅幅风景秀美、百姓幸福的美丽图景正在昂思多镇徐徐展开。

图片一:村集体经济真“牛”气

【图片解析】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同时也让全村村民共同富裕,今年1月,化隆县昂思多镇阴坡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宜展开讨论,最终决定将村集体经济的64头牦牛通过“支部引领+村牛户育”的方式,承包给本村村民张雪峰进行养殖,承包方每年向村集体上交2头牛作为承包金,其余年产牛犊为承包人所有。这样既能使村集体经济细水长流,又能促进村民增收。

【背景简介】

此次村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还要从2021年12月底说起。看着其他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阴坡村村民张雪峰坐不住了,“本村的村集体经济,为何承包给外村人来发展,我自己承包发展,既能增加村集体收益,还能带动村民致富。”有了这个想法,张雪峰积极找村“两委”商议,想承包养殖村里的64头牛。通过“支部引领+村牛户育”这种发展模式,村集体每年都会有收益,每头牦牛按4000元计算,村集体经济收益可达24万元,既能蓄足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还能持续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群众心声】

“村里的64头牦牛都交给我养殖了,我会好好照顾他们,科学喂养,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作出贡献,让村集体经济‘牛’起来。”看着眼前自己养殖的64头牦牛,张雪峰干劲十足。产业兴旺了,村里的振兴之路将更加顺畅。

图片二:党史学习室里的“致富经”

【图片解析】

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昂思多镇尔尕昂村党支部都会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等在学习室里学党史、学科技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尔尕昂村全面打造了尔尕昂村党史学习室。除了学党史、学政策,村党支部还会定期邀请老党员、农科局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讲授乡村振兴、种养殖技术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

【背景简介】

曾经的尔尕昂村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整个村子经济发展不景气,村里贫困户多、老弱病残多、矛盾纠纷多,自然条件差、村民自我发展的意识差、村容村貌差。为了进一步改变尔尕昂村现状,村“两委”全面完善道路、饮水、教育等基础设施,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创办村级党史学习点,设学习室,并邀请农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村民讲解知识,通过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群众心声】

“现在村里有了党史学习室,大家不仅能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还能跟着老师学‘致富经’,我们也要用知识武装头脑,跟着党走,跟着好政策走!”尔尕昂村党支部书记旦巴尖措说。

图片三:植树现场的“生态理论课”

【图片解析】

今春,昂思多镇尕什加村义务植树现场,村民们正两三人一组进行义务植树。尕什加村“第一书记”戚海生利用大家休息间隙,向村民们宣讲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相关知识,把生态保护的课堂搬到了植树造林现场。

【背景简介】

今年,昂思多镇党委政府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尕什加村平均海拔2960米,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生产资源缺乏的纯脑山村庄。自脱贫以来,尕什加村不断加大自身造血力度,以村集体经济入股光伏项目为基础,全面发展养殖业,2022年被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为进一步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有效衔接,尕什加村结合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对村庄空闲地、道路两侧、广场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结合乡村示范点项目,建设独具乡村文化特色的绿化景观带,提升乡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实现了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

【群众心声】

“我们生活的家园,应该由我们自己来装扮,今天在植树现场能听到‘第一书记’讲解的生态理论课,备受鼓舞。今年我们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大力发展养殖业,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后,我们村肯定会越来越好。”植树现场,村民们纷纷表示。

“全面开展绿化活动,可直接治理脏、乱、差,间接带动美化、硬化和亮化工程,进而促进乡村文明,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尕什加村“第一书记”戚海生表示。

图片四:大棚里种出“绿色希望”

【图片解析】

“我今年种了些葱苗,还有辣椒等蔬菜,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昂思多镇红二村村民李文明在自己搭建的蔬菜大棚里为葱苗除草。

2021年以来,李文明在家门口发展起了绿色蔬菜种植产业,主要以种植胡萝卜、大白菜、大葱为主,年收入达15万元。据介绍,他的大棚主要用来培育蔬菜苗,等培育好后他便进行露天种植。去年市场行情好,大葱刚上市的价格为每斤1.5元,最贵时卖到了每斤3元。

【背景简介】

今年,借助“一号文件”宣讲契机,昂思多镇党委政府结合红二村实际,推行“党建+村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社”发展模式,结合撂荒地整治工作,积极动员村党支部、合作社以流转土地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全面种植露天有机绿色蔬菜,形成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红二村地理位置较好,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种植蔬菜能进一步提高全村经济收入,村民也通过“党建+村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种出了增收致富“绿色希望”。

【群众心声】

“今年村集体经济入股到我的合作社,不仅能扩大我的种植规模,还能带动村民增收,使我们的村集体也有收入,今年我有的忙了,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李文明说这话时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马阴山脚下的昂思多镇全面发力,在党建引领下,以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环境整治为抓手,努力在“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下功夫。如今,昂思多镇的许多村庄都蹚出了属于自己的振兴路。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走好这条振兴之路,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方能久久为功。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