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村民”变“居民” 好日子像一首歌

2023-04-03 09:33:4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春风和煦,海东市乐都区梦圆居安置小区里,一幢幢住宅楼整齐排列,休闲广场上老人散步、下棋、唱小曲,孩子们追逐嬉戏,处处彰显出一派欣欣向荣。

“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交通出行都方便。”搬出大山,曾经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乐都区马厂乡村民,已变身为“新居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搬出大山天地宽,搬迁群众正描绘幸福的画卷。3月30日,伴随着春日的暖阳,记者来到马厂乡搬迁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体验马厂乡群众“村民”变“市民”的日常生活,感受挪穷窝、换新颜、齐奔富的喜悦心情。

易地搬迁 让“村民”变“居民”

“山高、路陡、缺水……”回想起以前的日子,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大爷感慨万千:“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真是像做梦一样。”

陈大爷告诉记者,原来住在山上,交通不便,上学不便,干啥都不方便,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能靠仅有的一亩三分地吃饭。

马厂乡位于乐都区东部,乡政府原驻地距县城52公里,东邻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南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两省三县的交接地带。全乡共有1710户5376人,辖10个行政村,全乡总面积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988.2公顷。

曾几何时,在马厂乡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马厂山头没坐头,十年九旱没收头,家里进去没吃头……”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入学难、务工难、娶妻难、住房难……一大堆“大难”问题压得马厂乡的老百姓喘不过气。

陈大爷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马厂乡老百姓的日子,用“穷”和“苦”两字概括再合适不过。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十年九旱,遇到极端天气,家里一整年都是入不敷出,增收渠道单一,群众生活极端贫困。遇到天灾、生病、孩子读书上学,都可能会让一个家庭跌入谷底。

既然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既然重重大山阻隔了分享现代化红利,既然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那最好的选择就是:搬!

为斩断穷根,大山深处的村民扶老携幼,背包挎囊,挥别故土、走出大山。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憧憬。2012年以来,乐都区马厂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实施了“十二五”“十三五”易地搬迁项目和深度贫困乡镇整乡搬迁项目,村民陆续搬迁至安置小区,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发展难等突出问题,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已然变成美好现实。

搬迁群众 能安居更能乐业

“在山里住不方便,搬出来又担心没收入。”“村里能种地,来城里还得花钱买菜。”……从“大山”到“高楼”,易地搬迁让马厂乡搬迁群众迈向新生活,但搬下来后的收入问题还是大部分搬迁群众的忧心事。

易地搬迁,这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怎么样才能让搬出大山的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这就得靠就业。就业岗位从哪里来,这就得靠发展产业。一个地方的产业红红火火,搬迁后的群众就有事可做,有工可打,小康生活就有了奔头。

对于搬迁群众来说,安居,必先乐业。

3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梦圆居小区门口的马厂乡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基地,乡上正在组织妇女们进行月嫂培训。“以前住在山上,守着几间土房、几亩薄田过了几十年,日子也没啥起色。搬下来后有了工作,当上了月嫂,每月能挣四五千元呢。”马厂乡马厂村村民李秀英谈起新生活喜笑颜开。

自实施易地搬迁以来,马厂乡围绕做好后续工作,通过“政府指导+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扶持+企业开发就业岗位”的方式,以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内联外引原则,整合乡属10个村的资金、资源、技术,成立众睿志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下设众越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众志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众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开创了由村集体经济控股的劳务公司开启了盘活村级劳务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行实践。

昔日家乡变他乡,心所安处是故乡。配套的产业、稳定的就业、便利的生活、暖心的服务,让搬迁群众吃下了安居乐业的“定心丸”。

“我们通过创新党建载体,探索出以‘党支部+村企+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市场化‘红色劳务’模式,成立了村集体控股的众睿志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有针对性地推荐、指导就业岗位,有计划地开展月嫂育婴、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促进和带动困难群众、妇女等劳动力就业。”马厂乡副乡长葛莲凤说。

幸福没有止境,生活向好而行。众睿志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友德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半年多,通过不断加强劳务合作,拓展就业门路,扩大就业规模,形成了具有规模化、规范化的劳动服务的优势产业链,使村集体经济发挥应有价值,还辐射带动了安置区内其他乡镇3000多户居民,使他们在家门口获得了一个培训和务工的平台。

“土地托管” 托起幸福生活

受城镇化进程推进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出现年轻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等现象,实施易地搬迁后,“谁来种地”这一问题又成了一大难题。

3月27日一大早,马厂乡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基地里,热闹非凡。原来,当天在这里正在举行马厂乡2023年耕地托管建设项目的耕地托管签约仪式。

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孙长存了解到托管项目后急忙赶来签约。“现在的耕地托管政策太好了,搬下来以后,再去山上种地太麻烦了,我把地托管了,成了‘甩手掌柜’,每年每亩地还能固定分红,我们一家还能有时间出去打工,啥都不耽误啊。”孙长存高兴地说。

谈到村里的土地利用情况,马厂乡小岭子村党支部书记乔金辉说:“村里人现在都住在县城上,一户平均没几亩地,山上山下跑一趟得100多公里路,交通也不方便,买种子、化肥、农药这些还要花钱,老百姓对一些新技术、新品种也不太了解,种上地操不完的心,辛辛苦苦忙一年,基本上啥都挣不到。”

前来的村民纷纷表示,过去靠天吃饭是农民的常态,用的是普通的种子,靠的是一身的力气,倘若遇到灾害天气,一年的辛勤劳作也换不来满意的收益。

今年以来,马厂乡依托耕地托管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创新“党建引领+农户自愿+村企经营”耕地托管服务模式,农户委托村集体控股的众越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签订托管合同,秋收后按照合同规定给予农户收益固定分红,同时充分利用小块地、撂荒地,将“小田变大田”,实现农资成本和劳力投入“两个减少”、亩均产出和单品售价“两个增加”。

记者了解到,土地托管后,作为村企的众越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将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优先解决全乡困难群众就业,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劳务收入,盈利后的资金将在年终按股份分红给各村委会,以此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收益。

“我们积极创新耕地托管服务,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盘活闲置耕地资源,深挖土地潜力,规模化种植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增产,有效调动了农户积极性,不少农户主动将耕地托管给村企,不花一分钱、不下一次地,坐等分红,今年预计托管土地400公顷涉及7个村。”马厂乡乡长李海萍介绍,土地托管模式不仅破解了土地撂荒等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助力了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挪出穷窝子,过上好日子。

乐都区马厂乡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海东市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海东市而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国家战略之下恰逢其时的重要发展机遇。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关键之举。

一路采访令记者感受到,发展壮大产业正是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是广大农村挖潜内生动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如今,海东市把“搬迁后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中之重,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重点任务,从抓党建、育产业、助就业、防返贫等多方面精准发力,逐步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此心安处是吾乡。有这样的新家园,焉能不安居乐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