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致敬劳动者 平凡亦发光

2023-04-30 10:50:4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李义霞 白有霞 摄影报道

在河湟大地,每天都有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挥汗如雨,快递小哥在马路上疾速穿梭,环卫工人在清扫每一个角落……他们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劳动者,但正是无数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奉献、奋斗与坚持,才共同打磨出我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也用辛勤的付出诠释劳动之美。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各行各业,用文字记录不同岗位的劳动者,捕捉他们辛勤工作的一天,看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生动诠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央措卓玛:用心守护小天使

生活中,我们常说孩子是天使,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但总有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已超出常人的耐心、细心与爱心,每天重复着上百遍同样的动作,让这些孩子重新拥有翱翔的能力,特殊儿童康复师央措卓玛就是其中一位。

央措卓玛虽然是一名康复老师,但她不在学校里,而是忙碌在救死扶伤的医院里。她和同事们一样,不需要在三尺讲台上讲课,但需要在特殊的教室和病房里对每个学生进行独特的康复教学和治疗,她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和责任心呵护着一群特殊的小天使。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康复医疗中心,32岁的央措卓玛每天的工作就是为患有脑瘫、自闭症等疾病的儿童做康复训练。“来,小手背到后面,来,走,跟着音乐走……”见到央措卓玛时,她正在给孩子们上语言康复课,多年来,央措卓玛凭着对特殊教育的热爱,用自己坚强的信念、专业的知识和永恒的热情,默默做特殊孩子们的守望者。

今年4岁的华华从小发育迟缓,针对华华的特殊情况,央措卓玛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和方案,开展大运动康复训练项目。训练期间还根据华华康复训练的进展情况,开展了一对一专业化康复训练,训练中她温柔平和,单一的训练往往要重复十几遍甚至更多遍,康复过程中,她给予华华无条件的耐心和关爱,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今年6岁的泽泽从小患有大脑性瘫痪, 2022年初,何女士带着泽泽来到互助县康复医疗中心,开始了每天的康复训练。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泽泽的康复效果并不明显,何女士心里很焦急。看在眼里的央措卓玛,一边帮助泽泽做康复训练,一边劝导何女士,“一定要坚持下去,效果就会体现出来。”在央措卓玛的鼓励和细心呵护下,泽泽坚持下来了,病情也有了好转。

心所执,行所至。心中没有爱,就做不到奉献与担当。功能障碍的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康复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极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像央措卓玛一样的儿童康复师在互助县还有很多很多,她们既为人师亦为“父母”,在守护“折翼天使”的路上,以专业为根基,以仁爱为桥梁,陪伴一个个特殊孩子融入社会,帮助一个个特殊家庭减轻负担。她们不仅仅是康复师更是患儿们依赖和信任的“妈妈”。

“虽然在工作中存在很多的挑战,但是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这份工作,我一定会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些‘折翼的小天使’们重新点燃他们对梦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希望。我一定会砥砺前行,不断奋进,让小天使们走得更远。”央措卓玛说。

白玉兰:坚守保洁一线 诠释“劳动最美”

早有霞光,晚有橙光。环卫工人们每天清晨沾露、夜晚披星戴月,拿着清扫工具走街串巷,为我们的城市梳妆打扮,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扮靓城市的每个角落。

晚上九点,在互助县城见到环卫工人白玉兰时,她正在自己负责的路段上打扫卫生,中等的个子,黝黑的脸庞,爽朗的笑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动作娴熟,手不停、脚不住地细细清扫每一段路面、每一处盲区。对于一些“藏”在绿化带中的垃圾,她会用手一点一点捡出来。

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块抹布就是白玉兰的全部工具。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她就来到自己负责的路段振兴大道打扫卫生。振兴大道是互助县的一条主要道路,这里每天车来车往,行人络绎不绝,所以这一路段的环境卫生并不好保持。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阳光暴晒,白玉兰每天早上六点就要上岗,最晚夜里十点才能下班,如果遇到节假日,她上岗的时间可能会更早。白玉兰告诉记者,虽然很苦、很累、很脏,但心里很充实,因为这份工作不仅让她自食其力,也让她通过打扫卫生为家乡作了贡献,看着自己的家乡街道干净整洁,心里非常高兴。

说着最朴实的话语,从事着最辛苦的工作,发扬着“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正是有了很多像白玉兰一样的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才能每天清新干净,“白玉兰”们以劳动浇灌绚丽花朵,让最美的身影绽放在街头巷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李广森:平凡铺路石 最美养路工

有这么一群人,皮肤黝黑,每天风尘仆仆,但从不言累,从不抱怨,他们把青春和汗水都抛洒在公路养护上,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公路,他们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修坑洼、铺沥青,坚守在道路沿线,时刻守护着每个人的出行安全。在互助县道姚下线段看到李广森时,他和同事们正在对路肩的坑槽进行填补。

今年50岁的李广森是一名老公路人,主要负责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应急抢险保通。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互助县农村公路养护队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现任互助县农村公路养护队应急抢险救援路面补油队队长,尽管是队长,但是填补坑槽、灌缝、清障、抢险、维护路容等一线工作他一点也没落下。

从一名普通的养护工成长为一名队长,李广森以工区为家,以养路为荣。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工区职工克服诸多困难,解决了养护工作中出现的艰难险阻,无论是日常养护、抢险保通还是其他的各项工作,丝毫不以自己是一名队长而降低劳动强度。

工作之余,李广森像个老大哥,经常与年轻职工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32年来,常与铁锹、十字镐、柏油、砂石相伴的他日夜奋战在管养公路第一线,把公路人的热血和汗水挥洒在脚下的道路上,至今他走遍并养护了土乡2万余公里的公路。

李广森的妻子武洪秀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丈夫的工作都特别辛苦,也特别繁忙。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李广森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看着他这么辛苦,我也比较心疼,家里的事情他一点都顾不上,家务、孩子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操心。有时候,我也有一些埋怨,现在看到互助县平整整洁的乡村公路,我也感到很荣幸,也理解了他的工作。”武洪秀说。

一把铁锹修整道路,一身橘红迎战风沙。32年来,李广森坚守在土乡公路养护一线,修补破损路面、抢修水毁桥涵、美化绿化公路等等。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迎着朝霞上路,伴着夕阳而归,把汗珠渗进了路面的沥青里,把心血挥洒在美丽的道路上。“只要干一天养路工,就要保一天畅通。”李广森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