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奋斗,让青春更闪耀!

2023-05-04 10:04:1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邓成财 摄影报道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新的赶考之路上,新时代的海东青年,立足岗位,砥砺奋进,在不断学习中坚定信仰、锻造忠诚、提升本领,握紧手中接力棒,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近年来,海东市广大青年高举“五四”火炬,传承“五四”精神,许多工作在海东、扎根在海东的驻村干部、青年企业家、青年教师、青年技术骨干等,用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砥砺奋进、施展才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用自己的勤奋和担当铸就不凡,为建设“五个新海东”贡献出青春力量。

者旭:用青春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他是一名农村娃娃,深知农村发展难、农民劳作苦;他是一名创业带头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叫者旭,作为一名立志投身“三农”的青年,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用青春谱写新农村华章。

2013年,者旭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自主创业。创业初期,正赶上高原土特产销售的黄金时期。他从销售高原土特产黑枸杞、红枸杞和藜麦做起,在市场潮流中摸爬滚打,赚得人生第一桶金。2014年,成立了青海百草旭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继续做高原土特产生意,他利用两年时间使公司销售量翻番。但是差价式商业模式让他很快遇到了第一个瓶颈——竞争激烈,利润低迷。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不过是恰好踩上了高原土特产火热期的尾巴。现在的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没有企业家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企业家’。高原土特产市场本身没什么难度,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盈利必然越来越难。”者旭说,公司销售的产品必须随着市场进行不断调整,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果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

2015年,者旭成立了一家以蜂产品原料采收、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企业,主要经营油菜花蜂蜜、枸杞花蜂蜜、野花蜂蜜等产品,拓展了公司的销售渠道。2016年,经过谨慎细致的调研和考察,者旭开始筛选竞争小的小众产品——黑枸杞蜂蜜,由于产品新奇,且品类独特,黑枸杞蜂蜜很快被市场认可。

“目前黑枸杞及花蜜销售已经成为常规业务,黑枸杞蜂蜜年销量达70吨。”者旭说。黑枸杞蜂蜜销售的成功,并没有让者旭自大起来,而是引起了者旭的深思,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带来成功?

高原知名土特产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贵”,一个是“怪”。根据这个规律,者旭开始关注稀有菌种羊肚菌及其种植技术。但是受地区条件限制,野生羊肚菌产量很少,采集十分困难。

“没有技术,就先去学习。”者旭表示。在海东市平安区政府的“撮合”下,他多次往返于成都羊肚菌种植基地,向四川农科院专家学习专业种植技术,尝试在平安人工种植羊肚菌,经过半年的不断尝试,羊肚菌终于出菇了。

由于有了黑枸杞蜂蜜与基层农户深入合作的经验,羊肚菌项目也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运行模式。除了对农户发放生产资料,还采取专家授课、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形式。因此延长了羊肚菌产业链,扩大了市场,实现产业链由高端到中高端的转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网红直播电商迅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合作模式层出不穷。

看到这一商机后,者旭也架起了手机,开始摸索线上直播销售模式。他把羊肚菌的种植、收获、加工全过程发到了短视频平台,吸引到了不少粉丝,销量也不错。通过互联网平台,者旭将富硒羊肚菌打造成了青海的“网红”产品,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成功打造出“百草旭羊肚菌”品牌。

几年间,者旭创办的百草旭公司和生产的产品多次获得表彰奖励。曾荣获2017年“青海省科技型企业”、2018年“青海高原第三届农产品展交观摩会金奖”、2017年-2018年“青海全省农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2021年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

在创业过程中,者旭的企业带动了平安区古城村、扎门村两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积极助力村集体经济“破零”。2021年,公司吸纳季节性用工约2360人次,发放务工工资21.2万元,者旭也成为了群众赞誉的先进创业青年。

“我今天取得的小小进步,是踩对了时代政策的节奏,同时也少不了地方政府部门的鼎力扶助和农业高校的技术支持,更是淳朴农户们的辛勤劳作成果,我要牢记这份恩情并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者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捐资助学4位高中毕业生,为古城乡中心幼儿园捐赠滑梯、秋千……

谈及未来规划,者旭坚定地说:“党的二十大为我们青年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纲领性指导,作为扎根乡村一线的青年,我将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有效发挥致富带头和示范引领的作用,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争取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马顺青:为电力事业奉献青春


他是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扎根高原,与电气设备为伴,默默创新,提高工作效能,练就“望、闻、问、切”的诊断本领,始终以身作则,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恪尽职守,执着追求,是海东电网设备健康“诊断”的青年骨干 。

2016年参加工作的马顺青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电气试验工作,虽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他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他笑称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用师傅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刚参加工作的马顺青面对质量管理一脸茫然,第一次去观摩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QC发布会时,看到诸多丰富多彩的QC项目及不同风格的发布形式,这让他羡慕不已,他决定不再做一名旁观者。通过向专家请教,参加培训班,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了QC相关知识,于2018年组织创建了SW创新室QC小组,也就是从那时起SW创新室仿佛成了他的“家”,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累计完成QC成果10项,《提高变电设备耐压试验效率》等QC项目被省政府、中国水利电力行业协会、陕西省质量协会、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青海省电力公司表彰10余次,获得中国质量协会QC初级诊断师证书,2020年《缩短35-110kV户外敞开式断路器例行试验时间》QC项目在中国水利电力质量协会成果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实现海东公司QC项目国网公司级获一等奖“零”的突破,为公司质量管理快速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同时,通过技能大赛、青工创新、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锤炼自己,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成功解决110千伏变电站开关柜带电检测数据异常等多项技术难题,将设备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为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他负责编写的《某110kV变电站10kVI母电压互感器烧损原因分析》等多篇论文被青海省电机工程学会、青海电业、电子技术等期刊发表。

“每次遇到难题时,只要静下心来,拓宽思路、最后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电气试验班安全员马顺青说,一直以来,检修、基建、抢修等现场检修电源接取困难、效率低、接取质量差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马顺青查阅大量资料并经过反复试验后《220V检修电源快速接取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

马顺青还以“核心班组”的安全发展为抓手,从专业有效融合、安全管理、绩效分配三方面入手,调动班组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用实际行动带领全班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认认真真布置每一个工作现场,精准严苛地做好每一次试验,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次数据分析,发现设备安全隐患60余起,主导落实安全措施52余条,用精确的数字和标准说话,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领团队多次获得“无违章班组”,个人获得青海省电力公司2020年安全知识竞赛第一名及 “优秀三种人”称号。

五年来,马顺青代表青海省电力公司先后参加中国电力联合会创新成果交流活动1次、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作品巡展1次、青海省电力公司职工创新巡展2次、青海省电力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1次,其中《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引线固定器》等3项创新成果荣获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种变压器桩头测试电极设计改进》等9项成果获得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职工创新奖,《35kV插拔式电缆试验绝缘子快速装拆工具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省公司青创赛铜奖。累计完成《手车开关试验测试钳的研制》等10余个创新项目,获得《一种放电间隙可调式10kV及以下线路防雷绝缘子》等14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断路器集线选线综合测试仪》等3个成果被青海省电力公司“双创”中心孵化。2021年被评为青海省电力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入选青海省电力公司青年英才库、2022年进入国家电网公司青年英才托举工程。

雷伟青春,在大山深处绽放


从机关到基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驻村工作队员到第一书记,这个青年用坚实的肩膀,在扛起初心和使命的同时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成长。他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上刘家村第一书记雷伟。

当时间的轮盘回到2019年,身处机关的雷伟听说要进行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轮换的时候,内心压抑的青春热血在这一刻喷发而出,紧紧张张利用午饭的时间和妻子商量完,就第一时间找到公司党支部,主动申请到基层一线去。

刚来驻村的日子,这个在省会西宁长大的城里娃,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群众看来,这个年轻人就是来上刘家村给自己“镀金”的。听到这样的话,雷伟并没有气馁,而是一心一意访民情、解民忧。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走访了村里的全部农户,等到村民再次见到雷伟的时候,他总是能非常准确地说出村民的家庭情况。就这样,他和村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上刘家村位于互助县西南部,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地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产业发展滞后。“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务工难、娶妻难”等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彻底解决这些难题,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驻上刘家村扶贫工作队依托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大好政策,在互助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后,这些难题得到彻底解决,新村区域优势十分明显,群众住上了环境整洁、设施便利的新居,过上了“梦境”般的好日子。特别是“三通三入”工程(给排水管网,入农户家园;通天然气管线,入农户厨房;通通信光纤、入农户桌台)的实施,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从大山深处到川水地带,从尘土飞扬的泥泞路到横平竖直的硬化路,从破败不堪的土瓦房到整齐划一的砖混房,无论是改天换地的易地扶贫搬迁,还是当下欢天喜地的幸福生活,这个古老的村庄正在党旗的照耀下发生华丽蜕变。

生活条件好了,各种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村民们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呢?

2018年开始,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协调下,经过多方筹措,投资230万元的扶贫车间开建。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扶贫车间成功引进了一家熟食加工企业,每年的纯收入达到12.5万元,打破了村集体经济为“零”的局面。村民们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做到了顾家工作两不误。

“这里离家近,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每个月有将近3000元的工资,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工作机会。”村民魏桃录说。

在工作组的多方协调下,村里还投资50万元,建设了光伏产业试点,收益也很不错。“截至目前,光伏产业试点项目的收益达到了45万元。”雷伟说。

除此之外,利用良好的居住环境,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乡村旅游+城镇化”的新路子,发展农家乐4家,每户农家乐年收入30万元,吸收村庄内劳动力35人次,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积极动员种植大户发挥示范作用,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平安区、互助县塘川镇等地种植青稞,今年以来收益达75万元。截至目前,上刘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5.98万元。

“乡村要振兴,乡风要文明,民生要保障。”雷伟说,上刘家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精神文明”措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行动”,通过成立“文明乡风行动”监督委员会、规范红白喜事办宴流程、宴席标准,完善村规民约,实现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为进一步提高脱贫户就业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驻村工作队通过协调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开展村级培训5次,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50人次;通过协调解决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等工作岗位,解决16人就业问题,通过送信息送岗位实现劳务输出17人次,人均收入增加约2万元。

在村级办公服务中心和雷书记的电话里,最多的对话场景是,“雷书记,我们家最近遇到困难了,能不能解决点临时救助?”“雷书记,我们家想申请低保,需要什么材料啊?”“雷书记,能不能帮我家姑娘打印一下考试卷子?” 听到群众的询问,身为第一书记的他每次都是认真回答,一遍一遍给群众解释。

在上刘家群众的眼中,雷书记是万能的,可以帮他们解决很多问题。拿村民的话说,雷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这个年轻人“攒劲”。

他用心怀人民的“赤子之心”,走过了上刘家村“昨天”的峥嵘,以砥砺奋斗的“进取之心”走好了上刘家村“今天”的精彩,接下来他将怀着永不懈怠的“敬畏之心”走好上刘家村“明天”的赶考路。

李春萃:努力当好“红领巾”引路人


她常说:“当你爱上胸前那一抹红,就会把如火的热情投入到少先队工作中去。”

在她看来,这样的青春就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她将为党培养“红孩儿”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2019年,李春萃从一名担任了10年的中队辅导员转任成为互助土族自治县城南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从此便与红领巾事业紧紧相连,与学校近41名中队辅导员、2000多名少先队员共同成长。

“我十分清楚,少先队辅导员担负着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重任。所以不断学习,钻研少先队专业知识,深入研究《少先队改革方案》,按照中小学少先队改革主要任务清单,制订了学校少先队改革推进计划。”李春萃说。

李春萃还带领全校中队辅导员一起学习少先队基础礼仪规范,学习各级少先队公众号,学习每期的“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有老师问她:“你累吗?”她常常微笑着说:“工作即休息。”她就是用这种奋斗精神感染着全校每一名辅导员,辅导员们也都愿意和她一起为红领巾事业而奋斗。

为了丰富队员们的校园生活,在李春萃的积极推动下,学校成立了红领巾社团,其中“红领巾讲解员社团”更是凝聚了她的心血。她带领的“红领巾讲解员社团”已开展了十余场寻访讲解活动。最值得骄傲的是该社团的队员多次在全国、省、市、县比赛中获奖。

为了健全少先队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队员们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她和中队辅导员讨论制定了学校少先队“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将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了整合和创新,融入“红领巾奖章”评价机制,有效增强了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实效。如今,在校园里,已形成了人人争获“红领巾奖章”,人人争当优秀少先队员的良好氛围。她还创新地开展了升旗仪式,利用每周一国旗下不同主题的演讲活动由学校校务会领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

“只有开展丰富多彩,集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少先队活动,才能使少先队组织充满活力。”在多年的实践中,李春萃逐渐意识到开展各类活动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关键环节。所以,近几年,在工作中总是力求出新意、呈亮点、显特色,千方百计创新各种工作方式和盘活各种资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编排策划的“我的家乡班彦村”易地搬迁后,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在省级示范活动中受到高度评价,并在青海日报、央视影音以及各市、县进行了报道;先后与四川省德格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两地云端主题队课活动,让两地的孩子通过云端画面身临其境地实时互动,深入了解两地的民俗风情,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先后组织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习爷爷教导记心间”“争做新时代好队员”“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向榜样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活动;创新方式组织开展榜样寻访、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少先队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李春萃的工作赢得了学生的好评,得到了同事的认可:2019年、2020年,她负责的学校少先队工作,得到了省、市、县各级团委、教育局的高度评价并取得了省、市、县级“优秀少先大队”的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先后获得了省、市、县级“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荣誉。

面对掌声、鲜花和来自各方的赞誉,李春萃始终看作对自己的鞭策。

“作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干部,把初心刻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李春萃说,她深深地爱上了胸前这一抹红,她自豪;献身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她无怨无悔,她将一如既往地倾注爱心、耐心、热心,带着对少年儿童的深厚感情,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就是她,一个少先大队辅导员朴实无华的人生追求!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