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高校学子海东行和民企进高校海东日活动纪实
2023-11-20 07:45:27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李富生 李永兰 摄影报道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为帮助在外海东籍学子更加深入地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激发大学生“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就业,11月13日至17日,海东市委组织部、共青团海东市委联合举办了“智汇河湟·才聚海东”高校学子海东行和民企进高校海东日活动。

这是一份真诚的邀约,更是一场甜美的赴会。通过所见、所思、所想,海东籍高校学子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无不被海东的魅力所折服。

自豪 家乡面貌日新月异

11月13日至16日,对于400多名来自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的海东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别具意义的几天。“高校学子海东行”活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的窗。

“走线路、看变化、谈感想”,活动期间,广大学子先后参观了海东城市规划展示馆、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平兴建设集团公司、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等地。通过参观学习、实践体验等形式,使学子们切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对家乡发展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建议。同时,宣传推介海东产业发展、人才政策,让更多学子了解海东、热爱海东、走进海东、参与海东的建设发展。

沉浸其中,不虚此行。正如有大学生感慨,了解一家企业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近它。

“这几天通过沉浸式观摩海东企业,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企业的工作氛围,了解了求职就业的需求,有助于我们待毕业的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青海师范大学学生白向德分享说,通过参加此次活动,真正走进了生产车间,也了解到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晰地规划。

李国学就读于青海大学,现在是一名大四学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海东人,近些年他眼中的海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干净了、道路宽阔了、城市更美了。

“以前只是从外界了解这些企业,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留在海东的决心更大了。”李国学在心里埋下了建设海东的种子。参与此次活动的学子李晶告诉记者,她家在乐都区,看着家乡高楼大厦林立,俨然成了一座新城,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在海东就业,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四天的参观结束后,在随机采访中,广大学子聊起印象深刻的细节,有人惊叹于企业发展背后的科研力量,有人感谢关于就业的经验分享,也有人被接待人员的真诚打动……总之,这种“真实感”比华丽的语言更触动人心。

振奋 创业空间活力无限

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更广阔的舞台,一边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就业“双向奔赴”?

此次活动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

在11月17日举办的民企进高校海东日活动上,团市委书记苏铧烨表示,此次活动,开放的不只是企业,还有蓬勃发展的海东,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人才,我们都以诚相待,携手共成长。

每年就业季,企业都会到大学校园开展“抢人”大战,实际不是“抢人”,是“抢人才”。“招工难”也同理,其实是“招到合适的人”难。

记者了解发现,企业招聘要求高,而招聘待遇则相对较低。被“招工难”困扰的主要是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还处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福利待遇吸引力不强,然而招聘门槛却不低,这就与毕业生们期望的工资福利待遇产生了矛盾。

这几年,毕业生的求职选择更加偏向“求稳”。近年来,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岗位的“稳定性”优势凸显,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加偏爱“铁饭碗”。有些考生宁可为了考研、考公务员再次备战,也不愿选择不够稳定的企业岗位。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深知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灵魂。我们热忱欢迎优秀大学生走进民企、加入民企,一起融入创新创业大潮,共赢美好未来。”招聘会上,一位公司负责人说。

当前,海东市正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聚集人才、成就人才。“热烈欢迎广大毕业生投身海东这方热土,尽情释放智慧和激情,书写人生新高度,成就事业新辉煌,我们将以最燃的热情、最足的诚意、最优的服务,为广大学子汇聚起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苏铧烨说。

“海东市有关部门牵头的这项活动,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祝愿所有同学都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也真诚希望各用人单位选聘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达到‘校企合作,双赢共进’的目的。”青海大学就业中心主任李小安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与各地各级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深挖各种就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精心组织各类招聘活动,打造优质线上线下就业平台,全心全意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为毕业生铺平求职道路。

期盼 积极投身海东发展

在本次活动中,特别安排了“师哥”“师姐”在海东创业经验的分享,触动了待毕业学子的心。

魏君,来自平安区三合镇庄科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子弟,回乡创业前,也曾想,这一辈子再不回农村了,可最终他还是将创业地选在了海东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

如今,借助家乡创业就业的政策,魏君创业成功。在平安区选育种植反季节羊肚菌,最高每亩可产150公斤,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种植规模扩大到35座大棚,每年至少可带动周边农户务工1200人次。

魏君并非青年学子返乡成功创业就业的个例。多年来,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省内高校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通过“校企双聘”的形式到海东担任重点企业“科技副总经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着力破解海东产业升级的堵点难点,为海东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撑。

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来到海东的厂房车间、田间地头、山川林草,围绕生态环境改善、特色农畜产品输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等重大课题调查研究、献计献策,许多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造福海东群众生产生活的产业载体、技术抓手,真正把学术论文写在了海东的广袤大地上。一大批毕业学子通过各种渠道来到海东就业和定居,扎根在海东高质量发展的不同行业、不同赛道上,发挥所学所长,默默耕耘奉献,共同谱写了新时代青年人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时代强音。

“最近我也看了不少有关海东青年返乡创业的新闻报道,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来自青海大学的王一同学说。

宜居在海东,宜业到海东,今天的海东正以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原新城的崭新姿态,自信昂扬地崛起在青藏高原东部门户上,正是各方才俊一展身手的崭新天地。

“我们已经回来,世界从此不同。”是1919年在少年中国学会上的归国留学生们向国人大声地宣告。如今,海东既有诗和远方,更有家和梦想。推介会上,我市向海东学子发出真诚邀约:“海东是一方生机勃勃的新天地,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新舞台,蕴含着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机遇。回到海东、扎根海东、建设海东,因为你们的到来,这里的一切都将不同。”

通过参与此次活动,广大学子纷纷表示,要发挥自身学术技术优势,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家乡,在现代化海东建设中贡献才智和力量,努力实现个人事业进步与家乡发展的同频共振。

以梦为马定能不负韶华,心有安处定能行稳致远。今天的你,因为选择海东而安心安业;明天的海东,也必将因为你的选择而绚丽出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