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就业何必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2023-11-24 08:00:4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图为高校学子走进企业观摩

□本报记者 李富生 摄影报道

毕业了要找什么工作、在哪里上班,这是每个高校学子都要思考的问题。日前,海东市委组织部、共青团海东市委联合开展了一场“智汇河湟·才聚海东”高校学子海东行活动,带领400余名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的学子们深入家门口的龙头企业,实地触摸感受海东发展变化的强劲脉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毕业后返乡发展。

此次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在今年7月份主办的“智汇河湟·才聚海东”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向广大学子发出盛情邀约,希望广大学子毕业后选择海东、投身海东、建设海东,与海东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

以城市之名,邀学子返乡

长期以来,海东市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引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政策惠才、产业引才、平台容才、服务暖才,实施人才“黄金谷地”建设,启动实施西宁—海东都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深化东西部人才协作交流,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广聚英才、才兴海东”成为推动海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共识,在全社会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氛围,开创了新时代海东人才工作新局面。

当前,海东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展现新魅力,现代农业呈现新气象,工业发展汇聚新动能,服务业迭代铺展新图景,城乡建设绘就新画卷,民生事业交出新答卷,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和“上升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望人才。

以城市之名、邀学子回乡,海东为何如此重视在外的海东籍大学生?

这是因为,包括在外海东籍大学生在内的各类人才,是海东发展的宝贵财富。

海东有着173万的人口,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常年有大量海东籍人才在外打拼,为所在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家乡人民始终牵挂着他们,家乡的发展也离不开他们。今年以来,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24名专家教授分别被聘为我市16家企业的“科技副总经理”,我市15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被聘为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导师”。此举“校企双聘”旨在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等,建立交流互访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推动高校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同时,也传递出我市积极引导在外海东籍大学生、企业家、技能人员、务工人员等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投身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信号。

如今,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智汇河湟·才聚海东”活动不断迭代升级,已然成为海东首创、辐射全省的品牌活动。在此活动影响下,今年以来,海东共达成合作项目102项,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9名。

以奋进之姿,邀学子同行

大批返乡人员凭借新理念、新技术,踊跃创新创业,直接带动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加速回流,返乡群体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建设的主力军。其中,大学生是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回到海东创业,营商环境好不好?在海东就业,工作待遇怎么样?生活环境如何?

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魏胜业表示,返乡之初,不少大学生心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海东将积极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等优质双创沃土,持续践行尊才爱才的工作理念、持续搭建用才兴才的广阔舞台、持续营造助才留才的良好生态,以高水平建设人才高地,全方位支持人才发展,让海东成为各方英才施展抱负的创业胜地、圆梦宝地;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勇立潮头、攀登高峰;让各类人才扎根海东、乐享生活、拥抱幸福。

“七年的创业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乡特别重视人才、支持人才,是八方贤才向往的城市。”在今年举办的海东市人才交流会上,平安区创业青年魏君更是现身说法,他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回到家乡就业、创业、立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点亮青春梦想。

大学毕业后,李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创办民和县孝康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区集健康养老、智慧化养老、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交流中心。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倾力扶持,政策撑腰也让企业更有底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见证了海东的发展,也更加坚定了与海东同行的信念。

人都会为了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海东更是如此。

“十三五”时期,海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台阶。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2.8亿元,同比增长0.1%,三次产业比重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转变,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源于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更多人爱上海东。

“我被海东的发展机遇和人才政策深深吸引,相信在这里能够一展身手、实现人生梦想。”

“我对海东未来充满信心,我要留在这里,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这片美丽富饶、充满希望的河湟谷地上奉献青春,施展才华,与海东发展共奋进、同收获。

“当前的海东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魏胜业表示,我们坚信,海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快速崛起,不仅将重塑海东的城市竞争力,而且可为广大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广阔空间。

以一城温暖,不负学子信任

脚把人带向远方,但心一定会把你牵回故乡。

当越来越多的海东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时,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海东,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今天的海东,“开放包容、低调务实”,始终是它的秉性气质;“智汇河湟、才聚海东”,始终是它的心声愿望。这个时候,海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聚集人才、成就人才。

魏胜业说,海东是座创新创业的圆梦之城,宜居宜业、舒适舒心的环境养人。在海东有优越的发展机遇、优良的政策条件、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相信广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舞台。我们将一如既往为各类英才干事创业提供最优服务、最美环境,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优越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创业有舞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多次安排部署要用好领军人才、乡土人才、青年人才,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提供保障。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推动成立青年创业者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能够为大家创新创造创业提供广阔舞台。另一方面,就业有岗位。海东重点发展的金属冶炼、建筑材料、水力发电、农副加工四大传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四大新兴产业,青稞酒、富硒、拉面、青绣等四大特色产业势头强劲、特色明显、产业链条完善,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

优良的政策条件。以创业政策为例,海东制定了《海东市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其中包括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优惠政策等,全流程给予政策支持。以人才引进为例,海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的十五条措施》,从高层次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培育、人才平台搭建、优化人才环境四个方面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

优美的城市环境。乐都区、平安区、河湟新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三河六岸湿地公园、南凉遗址公园等投入使用,河湟文化博物馆、海东市图书馆等建成使用,一幅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几分钟小绿地、十来分钟大公园的绿色大图景正悄然铺开。

优质的公共服务。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奋进新时代,一起向未来。

充满活力的海东,海纳百川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真情实意留人才,正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尽施所能、尽展才华、尽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向你奔赴而来,你就是星辰大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