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双向奔赴”的温暖最是动人

——民和县集中安置点现场见闻
2023-12-21 09:24:4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周晓华 执笔 郝志臻 张璐 李永兰 参与
灾后的安置点上,寒冷中透着温暖。这些温暖可能是一碗面、一个饼、一杯热水,也可能是一次次毫不计较的付出,一个个令人动容的身影。
 
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临时安置点里的安置保障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一顶顶帐篷成为受灾群众在寒冬里的避风港。
 
条件虽然简陋,但大家有热饭吃、有热水喝、有帐篷住,受伤能得到及时治疗,一切都在逐渐向好。救援人员、爱心人士、志愿者同受灾群众一道,相互帮助鼓励,将温情传递到受灾安置点的每一个角落。
 
一碗拉面 暖胃又暖心
“大家快过来吃碗面,暖暖身体。”12月20日,在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的救援现场,阵阵拉面的香味在寒风中飘散,一个简易的拉面摊位前,爱心人员正在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烹制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
 
记者了解到,这支拉面队伍来自民和四千年喇家拉面店,当天他们不仅带来了美味的拉面,还带来了一大桶水煮蛋。
 
拉面店负责人马超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着手准备面粉、饮用水等物资,从各门店抽调拉面师傅赶往受灾现场,免费为灾区群众煮面。
 
“我们总共抽调了20多个人,10余袋面粉,昨天安排了一部分人在美一村安置点下拉面,到晚上11点多,共计送出拉面近700碗。”马超说,20日早上5点多开始,他们在民和县城准备底汤、鸡蛋等物资,上午9点左右赶到了受灾现场,继续为现场的群众和工作人员煮拉面。
 
“你们是救援主力,你们吃饱肚子,群众才有希望。”拉面师傅们主动将一碗碗面送到了救援人员的手中。
 
作为拉面之乡的海东,在抗震救灾的现场,自然少不了拉面人的身影。海东拉面人在寒冷的冬日用一碗碗热腾腾的拉面为受灾群众带来了温暖。
 
走进中川乡美一村小学,宽阔的操场上已经搭满了帐篷、堆满了物资。因为此次地震,学生已经停课,因此这里成了受灾村庄草滩村的临时安置点。
 
“大家加快速度,争取一个小时内全部弄好,让大家吃上一口热饭。”
 
“这些蒜苗弄好了,快点拿过去。”
 
……
 
在美一村小学教学楼前,少东家牛肉面馆负责人侯珍秀正在指挥员工紧张有序地准备着各种食材。
 
“家乡受到这么大的灾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大家,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侯珍秀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准备了足够的食材,会将这份“爱心拉面”一直拉到救援结束。
 
细长的拉面,就像拧成一股的绳子,一头连着受灾群众,一头连着现场的救援人员;圆圆的拉面碗,盛满了拉面人的爱心,留存了美好的记忆,升腾起未来与希望;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也必将会帮助海东人挺过这个难关。
 
救援现场做起了“大锅饭”

“险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12月20日,历经两天的紧急抢险,灾区堆积的淤泥逐渐被清理。
 
在连续奋战的日夜里,记者除了亲历人民子弟兵在抢险一线奋力救援的场景,还看到了老百姓为冲锋在前的救援人员做饭送水的感人场景。
 
19日下午,记者在金田村救援现场看到,几个村民抬着一个炉子和大锅向安置点走来,过了半个小时后,又看到几名妇女戴着围裙,手里提着食材,拿着锅碗瓢盆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我们是自发组织的,村里本来就有一口大锅,我们商量后想着为大家做点饭吃,天气很冷,大家吃了饭也热乎一点。”金田村村民马茜英告诉记者,因为地震时她家的房子裂缝比较大,虽然家人都很安全,但是家里已经住不了人。
 
一直在安置点闲着想帮点忙的马茜英碰巧听见有人提议做大锅饭,她便和身边的韩洪萍等人参加,做饭的队伍也从刚开始报名的7个人到做饭开始后的10个人。
 
面条、肉、食材没有的去买,锅、碗、瓢、盆就从自家拿。
 
就在记者采访时,大家有序分工,生火、烧炉、架锅……
 
“我们也帮不上啥忙,能为大家做口热乎的饭,我们心里也踏实。”满脸悲伤的马茜英边切菜边带着哭腔说,自从发生地震后,她看到一直坚守在救灾一线的救援队伍很忙碌,也受了很多苦,她看在眼里,心里既难受又心疼。
 
“同志们,开饭啦,大家先吃饭吧!”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一位村民哈着冷气喊了一声。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陆陆续续从不同的地方集中过来,排起长队吃上了暖心的“大锅饭”,包括在现场目睹这一切的记者。
 
“真香啊!”掀开锅盖,满满一锅羊肉面条冒着热气,阵阵香味儿四处飘散。现场的救援人员,接过碗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们道过谢后,放下碗又转身回到了抢险一线。
 
“这油饼比肉香”
 
地震发生后,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群众的生活受到重创。虽如此,但受灾群众还是自发组织架锅烧油炸油饼,让救灾现场瞬间变得像家一样温暖。
 
“今天的中午饭是粉汤和现炸油饼。”在金田村救灾现场,村民韩红萍拿出绝活,熟练地将一个个从家中揉好的面团压成圆形后下入油锅中,面饼在油锅中翻滚之后慢慢膨胀,变成金黄色的大油饼。
 
一个暖心油饼,饱含着群众对救灾人员和爱心企业的感激之心。
 
韩红萍告诉记者,昨天中午她在现场看到辛苦了几个小时的救援人员在吃面包,心里很不是滋味。“吃面包虽然能充饥,但在这么冷的天里吃了凉的,胃里肯定不舒服,于是我和几个姐妹一拍即合,想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韩红萍一边忙活着手头的事情,一边向记者说道。
 
看着在安置点上忙着炸油饼的一个个身影,部分群众跑过来帮忙,有的压面团、有的捞油饼……大家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好不热闹。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不一会的工夫,600个油饼摆在了面前,待到油饼放凉后,韩红萍和村民将它们发放给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哎呀,这油饼比肉香啊!”接过现炸油饼后的一位群众咬了一口后开心地说道。
 
“在这个寒冬里,吃一碗粉汤,再加上一个油饼,确实比外面饭馆里的香多了。”一位救援人员说道。
 
灾区处处有温暖。这一刻,他们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一句句“谢谢”回荡在救灾现场。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韩红萍和所有的受灾群众一样,希望家园早日恢复,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温暖和力量。
 
夜色渐浓,安置点上忙碌了一天的救援人员和群众团团围坐在一起,商量着下一步的安置计划,期待着新一天的来临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恢复家园的希望。
 
记者手记:
 
“受这么大的灾,能吃上热乎的饭菜,这是最让我们欣慰的。”
 
“现在我们有临时住所,有热饭吃,有医疗保障,心里觉得暖暖的。”
 
“温暖群众的不仅仅是一碗热饭,更是灾后保障的强大力量。”
 
……
 
面对意外,我们身边从来没有天降的英雄,只有在危难之际施以援手鼎力相助的平凡人传递着温情,是他们让我们知道,虽然意外来了,还好人间有大爱。
 
在地震灾区采访时,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和“双向奔赴”。天寒地冻,大家互帮互助;面对困境,大家勇敢乐观。一声谢谢,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即使是不经意间的,也常常蕴含着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握指成拳、聚沙成塔。这种温暖与感动,如同燃烧的火把照亮了灾区的天空,为这个村落带来了无限希望,抚慰了在这场地震中受灾的群众,让受灾群众更有信心期待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