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逆行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橙色”身影

2024-01-11 09:10:3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李永兰 摄影报道

如果你不在救灾现场,也许感受不到在寒风刺骨的夜晚他们英勇顽强的精气神;

如果你不在救灾现场,也许体会不了在连续作战的间隙他们席地小憩的幸福感;

……

凛凛寒冬,强震突袭,砂涌肆虐。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积石山6.2级地震致使临近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部分地区受灾。

大量房屋被掩埋,部分基础设施受损,多人失联……一场无形的战斗随即打响!

第一时间,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调派海东市、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训练与战勤保障6个支队包括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全勤指挥部共886名消防救援人员、112辆消防车、14只搜救犬,集结赶赴受灾地区进行救援,特别是国家消防救援局统筹调派山东省搜救犬机动专业支队9人6犬赶赴增援。

那些日子,他们竭尽全力、流血流汗,不断救出生还者,艰难地找出失联人员,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灾区人民感恩不尽。

即刻出发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地震发生后的那一晚,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时间组织总队政工保障人员统计受灾家庭情况、发布救灾纪律、部署安排后续心理诊疗服务,第一时间设立临时党组织,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确保任务地域有党组织,救灾点位有党员骨干……

与此同时,在挺进灾区的车队中,政工保障人员利用对讲机进行战前鼓动。“快,一定要快,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不能放弃,要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同志们,民和是我们的驻地更是家乡,我们和灾区群众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大家要克服一切困难,抓住救援的黄金时间,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大家有没有信心?”作为第一个出动救援力量的民和县川垣北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孟昶慷慨激昂,车里队员的回复坚定而有力。

车中的6名队员,4名是共产党员。

为什么大家的精气神这么足?现场参与救援的指战员给出答案:“任务一线有党组织,关键战位有党员!”行进过程中,全省参与救灾的消防救援队伍迅速编组了6个临时党委、11个临时党支部、10支党员先锋队和5支青年突击队。

“到达金田村!”2023年12月19日2时41分,在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金田村,第一批身着“橙色”救援服的队伍到达。

“有人来救我们了!”看到救援队来了,村民们哭着冲了过去。孟昶和救援分队的指战员们看到这一幕,深知救援队成了受灾群众的依靠,不能有丝毫懈怠。于是孟昶带领救援分队的指战员们立即展开救援行动,首要任务是搜救被困的村民和评估灾情。

而在另一边,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特勤一站副站长边伟嘉,克服零下十几度的寒冷,第一个跳进淤泥,带领队员救出4名被困人员。当时,边伟嘉和队员们的体力几乎耗尽,但顾不上休整,立刻又投入新的救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下转02版)(上接01版)

最好的动员就是带头干。这是青海消防救援队伍政治工作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任务越艰巨,条件越艰苦,工作越艰难,党员领导干部就越身先士卒,敢打头阵,战斗在最艰苦、最关键、最吃劲的地方,用自身的激情、意志和作风影响队员,用冲在先、干在前的行动感召队员,争分夺秒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在中川乡,党旗红是最鲜艳的颜色,党员徽章是最醒目的标志。在数名优秀党员代表的见证下,6名表现突出的队员参加了“火线入党”仪式。他们的青春与使命同行、与奋斗做伴、与榜样共进,完成了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蜕变。宣誓后,他们立刻融入持续奋战的“橙色”队伍,给予受灾群众温暖踏实的力量。

全面搜救

鉴于昼夜温差导致的土质变化,夜晚结冰的土层在中午时分会变得松软甚至化为泥浆,在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若直接踩踏地面,极易陷入其中。为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只能先用机械开路,再进行人工精细化挖掘。

挖掘机在挖出淤泥后,周围的淤泥仅需几秒钟便会将这些挖掘出的坑洞覆盖。因此,挖掘过程极具挑战,需要持续进行。为确保施工进度、精度及安全性,每台挖掘机上都配备了一名消防指战员进行密切监测,他们专注地注视着挖斗。此外,现场还有一名安全员占据制高点观察,通过挥动红旗和绿旗的方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免对救援人员造成伤害。

与此同时,救援指挥部也密切关注着现场情况,不断调整救援策略。根据现场侦查反馈,结合人工、搜救犬、仪器侦察、搜索等方式,初步确立了5个救援点,联动机动救援队伍采取“划定区域、逐户搜救、分片包干、人机结合”的方式,对5个救援点不间断开展破拆移除、排淤清障、失联人员搜救工作。

一名男子被砂涌掩埋无法动弹,情况十分危急,现场消防指战员一边安抚被困人员情绪,一边迅速展开救援工作。“找木板!搭桥!”“再来点人!”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谢德华说,考虑到被困位置离地面较远,假如直接走进去,救援人员也会陷入泥潭中。

经过现场查看后,消防指战员选择通过铺木板搭“浮桥”的方式搭建救援通道。然而,由于淤泥的特性,木板很容易陷入其中,这使得救援工作充满了挑战。“稳住,一定要稳住!”消防指战员们互相提醒着,他们知道,只要稍有不慎,不仅被困者,就连救援人员也可能会陷入淤泥。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试图将木板固定住,以免其滑动。在消防指战员们的努力下,木板逐渐被固定住,形成了一条稳定的救援通道。此时,现场的氛围愈发紧张,每个人都清楚,时间的流逝意味着被困者的生命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因此,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被困者在消防指战员们的努力下,终于被成功救出。此刻,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为消防指战员们的英勇行动而欢呼。参与救援的海北州消防救援支队银滩路特勤消防站副班长才本加见任务完成,坐在地上大口喘气:“泥浆中救人难度太大,因为使不上劲,太耗体力,幸亏队友在岸上协助,不然凭一己之力很难成功。”

坚韧不拔

抗震救灾是力量的彰显,也是意志的较量,最需要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队员魁占明的家也在灾区,他本想请假去家中看看,但邻村的灾情更为严重,需立即投入救援,魁占明没有犹豫,在和家里人通过电话后,毅然投入到了救援行动中。“父母告诉我,总队已经联系过他们,统计了受灾情况,第二天会有专人到家里慰问,有我的战友救助我的家人,我放心!”魁占明眼神中充满坚定。

坚决不让指战员带着牵挂上战场。这是组织向队员的庄严承诺。在全力以赴做好一线救援工作的同时,总队组织专人摸排全省受灾指战员家庭信息,第一时间联系询问受灾情况,安排专人置办生活必需品到家慰问。

在走访慰问的18名指战员受灾家庭中,有12人受命参与此次家乡救援,他们演绎了现代版的“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次地震发生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对救灾一线指战员是心理和体力的考验,也是意志和精神的考验。心理干预越早,越有助于防止发生心理问题。青海消防救援总队特邀的2名心理服务专家整天穿梭在各个帐篷,细心观察指战员和受灾群众的情绪,为部分有应激反应的群众和队员进行治疗和疏导。

一名参与挖掘、整理和转移遇难人员的队员心情沮丧地坐在帐篷一角,因首次目睹现场的情形,紧张焦虑的情绪迟迟难以缓解。“灾难无情,亲人的舍命守护是人间大爱……”心理专家凑上前去,和他聊起以往目睹抢险救灾的故事,介绍受助群众灾后的生活,帮助他减轻心理压力。

室外滴水成冰,胸中斗志似火。悉心的服务保障,在救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坚定了消防指战员必胜的信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接下来的战斗。

鱼水情深

天气虽冷,但人心很暖。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群众更崇高。

在那些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指战员竭尽全力为灾区群众提供保障,在中川乡草滩村总队战勤保障点搭锅支灶,设置受灾群众饮食保障区,制作热食、熬制姜汤。

2023年12月19日一大早,经过3个多小时的忙碌,热气腾腾的羊肉熬饭做好了,配上刚出锅的饼子,200余名群众吃上了灾后的第一顿热乎饭。

12月22日傍晚,红蓝相间的救援帐篷前,支着3口大锅,救灾现场指战员与受灾群众一起包饺子、过冬至。锅里白色的饺子不停翻滚……沸腾的是汤水,温暖的是人心。

夜幕降临,气温越来越低,临时安置点里安静有序,帐篷外不时传来“注意保暖,小心炉火”的巡夜队员的嘱托,受灾群众的帐篷内,炉火正旺,暖人身也暖心房。

谁把人民护在手心,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在救援现场,一直有个和救援人员一样忙碌的身影,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宋妈妈”。宋妈妈说:“孩子们吃饱饭,才有力气救人。”救援持续了多久,宋妈妈就为救援一线的消防指战员加了多久的餐。

宋妈妈的儿子祁珍辉是民和县消防救援大队川垣北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名四级消防士,也参与到了这次救援中。每次看着儿子满身泥泞,宋妈妈满眼心疼,但没看几眼又赶回家做下一顿饭。

不管发生多大的灾难,爱和温暖都在一直蔓延。地方群众为现场值守的消防指战员送来柴火、点燃篝火取暖;淳朴的乡亲为救援人员送来的水果、热茶、油饼、包子;受灾村民盛情邀请满身泥泞的消防指战员到家里休息……一幅幅温情的画面,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激,更是救援人员救民助民的动力。

人民消防为人民,人民消防人民爱。“危难时刻显身手,赴汤蹈火为人民”“人民消防英勇无畏,情暖民和守护一方”,一面面锦旗是灾区群众对消防救援队伍的最高褒奖。

守望相助

随着灾害现场搜救工作结束,12月31日凌晨,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救援力量为了不给灾区群众增添麻烦,没有向外界透露离开的时间,特意选择在夜色中起身返回。仅留下部分指战员继续在中川乡开展善后工作。

在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留下来的消防指战员们清理路面淤泥、打扫街道卫生,帮助村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砂涌现场周围拉上警戒隔离带、悬挂警示牌,防止群众误入现场造成伤害。

救援期间,村民主动腾出房屋为指战员提供生活、办公和轮换休整场所,为救援工作顺利进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救援结束后,指战员充分发扬优良作风,对村民提供的场所进行防疫消杀和卫生清洁,全面彰显了新时代“火焰蓝”的为民情怀。

元旦期间,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宏仓和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政治部组织教育处副处长石进汉特意来到中川乡和官亭镇两户受灾指战员家中,向家属送上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温暖和关怀,并致以节日祝福。他们详细询问家中受灾情况和存在的现实困难,并送上了米面油等慰问品,鼓励受灾指战员家属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共渡难关。

在民和县、循化县和化隆县群众安置点,临时党支部组织消防指战员全方位开展防火巡查、普及防火知识活动,确保安置点消防安全万无一失。充分发挥“24小时便民服务站”功能作用,设置便民服务箱,为群众提供日常使用的便民物品,全力以赴开展搬运物资、排除险情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

工作之余,消防指战员还与安置点群众一起面对面“拉家常”、肩并肩“交心底”,与孩子们一同做游戏,共同勾勒“鱼水情深”美好画卷。

救援现场中他们英勇无畏,灾后重建中他们彰显真情。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广大指战员争做为民服务的“急先锋”,围绕灾后重建、灾区所需、群众所求,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全面展现了新时期“火焰蓝”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