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一“技”落地 托起干旱山区“丰粮”梦

2024-03-29 08:25:4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图为总堡乡种植大户小麦膜侧沟播现场。

□本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铺春膜、忙春播……三月煦风吹暖青海东部的民和大地,广袤田畴上农机穿梭,农民忙碌,处处一派人勤春早农事忙的新“春”景。

站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菜园岭上俯瞰,铺好农膜的田块里一片银光粼粼。今年,这银光粼粼的“膜田”里,推广的不仅有2万公顷全膜玉米,还有660余公顷的一项农业增产新技术——小麦膜侧沟播种植。

引进

小麦膜侧种植,顾名思义就是在地膜的两侧种植小麦。从农业科技的角度讲,它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旨在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和光热条件而提高单产的一项农业增产技术。

在青海,民和县率先在全省推广小麦膜侧栽培技术。而这项增产技术源自转导乡后坪村村民的多年新实践。后坪村村民马明义便是小麦膜侧沟播技术的引进者和实践者。

转导乡地处干旱山区,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让辛苦一年的农民用勤劳汗水换来的仅仅是广种薄收的“无奈”。直到2008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打破了“靠天种田”的被动局面,在这“拉羊皮不沾泥”的干旱山区种出了千斤以上的亩产量。

既然种植地膜玉米产量这么高,那么种植地膜小麦产量又会如何呢?一项全膜玉米栽培技术开始引发当地农民的新思考。

后坪村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新寺乡比邻接壤,马明义从新寺乡的亲戚那里看到了长势喜人的膜侧沟播小麦,得到了“干旱山区至少能种出六七百斤小麦亩产”的答案。

这样的喜讯,让种了一辈子庄稼的马明义干劲十足,第二年春季,他就从亲戚家借来小麦膜侧播种机械,开始在自家的耕地试种,当年夏收时节,马明义的膜侧沟播小麦亩均产量从昔日的二百来公斤增加到三百多公斤。

“我家有35亩耕地,因为膜侧沟播小麦产量高,我每年腾出10亩耕地种植膜侧沟播小麦。”马明义说,在前几年的一个大旱年份里,正常种植的小麦连籽种都没收回,甚至受旱严重的地块几乎颗粒无收,就在那样的旱情下,他家种植的膜侧沟播小麦依然收获了亩均200余公斤的产量。

显著的增产效果,膜侧沟播小麦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后坪村老百姓的认可。据马明义介绍,这几年来,后坪村的老百姓几乎家家开始种植膜侧沟播小麦,膜侧沟播小麦也已经成为转导乡后坪村村民丰盈“粮袋子”、端牢“口粮碗”的新路径。

试点

后坪村村民膜侧沟播小麦新实践,引起了民和县农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先后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并于2023年在全县率先种植膜侧沟播小麦的转导乡建立千亩试验田,对浅山地区旱地小麦膜侧沟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开展试验和示范。

据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邓锋震介绍,2023年,县农业部门在转导乡前坪、后坪、落龙沟等具有代表性的干旱浅山村种植膜侧沟播小麦6.67公顷,试验田种植对象涵盖了20户种植大户、40余户种植散户,县农业部门从地膜、化肥、科技、测产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和服务。

“对试验田我们采取了统一的规范标准,并指导做好田间管理,经夏收测产,膜侧沟播小麦亩均产量达370公斤,比露天种植的对比试验田亩均增产122公斤,增产效益十分显著。”邓锋震说。

马明义既是膜侧沟播技术的“引进者”,也是农业部门膜侧沟播小麦千亩试验田里的一家种植散户,借着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农业部门的科技“加持”,马明义一家人去年种植的10亩膜侧沟播小麦喜获丰收。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农业部门在化肥、技术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我家去年种植的10亩膜侧沟播小麦亩均产量达到400公斤。”马明义说,去年稍微遇到了一点旱情,如果小麦品种好、肥料施用足、后续田间管理能到位,再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他估计膜侧沟播小麦亩产有能提高450公斤的可能性。

“小麦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对全膜栽培技术的创新,地膜覆盖后起到保墒增温的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分糵,延长穗分化时间和灌浆时间,同时膜侧种植也使播种的每一行小麦都产生了边际效应,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增加了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实现膜侧小麦增产。”邓锋震分析说,去年千亩试验田的良好增产效应,为提升干旱山区小麦单产提供了很好借鉴,也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打好了基础。

推广

3月15日,记者在民和县马营镇菜园村的坡洼梯田里看到,一台四轮拖拉机牵引着一台覆膜、播种、施肥一体机正在作业,缓缓行驶的机械“画”出一道道宽窄相间的膜垄和播沟。

“两边覆膜起垄,垄沟里种两行小麦,你这是啥种法呀?”

“这是民和农业部门今年新推广的小麦膜侧沟播技术。”

“你今年种了多少亩?预计增产效果怎么样?”

“我今年种了100亩,去年观摩了转导乡后坪村的试验田,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我对今年的100亩膜侧沟播小麦产量还是抱有很大希望。”

在田间,听到记者的问询,正在忙碌的菜园村种植大户白如英信心十足地说。

“虽然我是第一年种植膜侧沟播小麦,但从转导乡后坪村老百姓种植的情况来看,亩均增产二百来斤估计不成问题。”白如英说。

在古鄯镇桦林嘴村的一处流转土地上,来自总堡乡总垣村的种植大户李秀德也正在抢时抢墒种植膜侧沟播小麦。

“去年观摩转导乡推广的小麦膜侧沟播试验田后,今天上午又在巴州镇种植现场参加了现场观摩培训会,对这项农业新技术还是充满信心。”李秀德说,他今年计划种6.67公顷膜侧沟播小麦,如果效益好,明年再适当扩大种植规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应该说,民和县推广小麦膜侧沟播技术,就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的具体实践。

民和县地处青海东部的黄河、湟水河谷地,但4.42万公顷的耕地六成以上都在干旱山区。面对干旱少雨的浅山自然条件,民和县千方百计在“良法”上破“瓶颈”,在持续巩固好2万公顷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在全县13个乡镇的种植大户中率先推广小麦膜侧沟播技术666.67公顷。

“试验田虽然取得成功,但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必须循序渐进,因此我们在全县选择了13个乡镇的100家种植大户进行示范推广。”邓锋震表示,通过示范推广,用看得见的增产效果提高群众对此项农业增产科技的认可度,从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最终实现提单产、促增收的推广目的。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一“技”落地,相信在丰收的季节,定将托起民和山区农业沉甸甸的“丰粮”梦。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