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三农产业 风头正劲

——“五业融合 海东发力”系列报道之一
2024-06-27 11:02:0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编者按:2024青海省丝路花儿艺术节今日正式拉开帷幕,以“花儿”之名,海东市向广大游客发出邀约,但共赴的绝非仅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而是文化、体育、商贸、旅游、农业交相辉映的绚丽“拼盘”。五业融合发展在海东已经起步,其发展优势有哪些,发展潜力如何?今日起《海东日报》推出“五业融合 海东发力”系列报道,为您解析。

□本报记者 郝志臻 朱得君 摄影报道

2023年全市粮食生产取得了“七连增”的好成绩,粮食产量达到54.44万吨;

海东市在全省种业振兴考核、菜篮子考核中取得市州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市,是名副其实的“高原粮仓”。

翻开全市“三农”工作成绩单,一个个耀眼的数字,映照出了海东干部群众在“三农”工作中付出的智慧与汗水,也鲜明地记录着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夯实家底 稳粮保供显担当

“在我们这片山地里,种出亩产千斤的粮食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现在居然成了现实。”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前坪村的马玉强看着地里生机勃勃的玉米,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这是民和县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全县4万多公顷耕地,60%以上在“拉羊皮不粘草”的干旱山区,却要养活全县70%以上的人口。

如何依托传统农牧业资源,破解民和县农业生产年年遭灾、年年抗旱的被动局面,这是摆在当时民和县“三农”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7年11月,在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的王国兰和七八个同事把自然条件恶劣的前坪村作为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第一站,在这里开启了一段神奇的种植旅程。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2008年4月,第一批全膜覆盖的玉米种子种进了前坪村86.67公顷的旱地里。

2008年,一种全新的耕作方式在民和县干旱山区诞生,那就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全县试种的数千亩全膜玉米地里,玉米亩产量达700公斤,亩均增产超千斤,被山区农民亲切地称之为“神奇庄稼”。

干旱山区种出亩产千斤粮的消息不胫而走,种植全膜玉米的呼声一天天高涨起来,粮食产量也是一路陡增。困扰民和县干旱山区农民“靠天吃饭”的难题,被一张塑料膜轻轻化解。

2014年以后,民和县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67万公顷左右,年产量达21万吨以上。

实现了旱地粮食的增产增收,民和县稳粮保供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滞。

走进民和县总堡乡,今年春季种下的大豆和玉米舒展着翠绿的枝叶,两种作物相间种植,错落有致,一个个鼓鼓囊囊的豆荚能联想到收获时的盛景。

玉米黄豆套种,是民和县从总堡乡走出的又一条助农增收之路。

2022年,民和县总堡乡深入贯彻落实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在西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指导精神,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求,在总堡村以千亩规模打造全膜玉米黄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填补了玉米套种黄豆生产模式的空白。

“把玉米和黄豆套种,能够在确保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亩均能增收100余公斤的黄豆产量,比单种玉米更划算……”总堡村种植户余先邦说。


为了找到适合本地的套种模式, 民和县从模式选择到播种方式、适宜密度以及合理施肥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从2022年的80公顷,推广到目前的3333.33公顷。

作为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区域,海东市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3年全市播种各类农作物211466.67公顷,粮食产量达54.4万吨,同比增长6.3%。

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09853.33公顷,国家级油菜夏繁基地已完成2060公顷……

在守稳“粮袋子”的路上,海东一直在奋力前行。

强农富农 产业振兴促发展

走进位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的“黄河彩篮”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庆丰路、产业路、富民路……一条条饱含美好憧憬的宽阔道路两侧,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温室大棚分立田间,绵延不断,颇为壮观。

走进大棚内,一个个鲜红的辣椒挂满枝头,甚是喜人。农民们正在熟练地将新鲜的辣椒进行分拣、打包……

“黄河彩篮”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省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试验、示范、推广的样板园,也是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批准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以及海东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园占地近133.33公顷,有578栋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棚),2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配套水肥一体化的种植系统、工厂化育苗系统以及保温、保鲜、防护等辅助工程。

自建成以来,产业园从拱棚搭建、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养殖等附加值高、效益好的设施农业,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年产辣椒、番茄、西葫芦、循化线椒、无花果等果蔬约4500吨,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实现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海东市借助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契机,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推进输出地建设,在传统农业小块农田上构建起一个个大规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六月中旬,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卷槽村豌豆苗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豌豆苗迎来采摘季。村民们穿梭在田地间采摘豌豆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抢鲜“蔬”出的高原无公害蔬菜将从这里出发,72小时之内便可走上深圳和港澳居民的餐桌。

近年来,互助县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的模式,全面推广种植高原冷凉蔬菜,大力发展“供港澳”蔬菜种植产业,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建设的形式,在南门峡、林川、台子、丹麻、哈拉直沟、红崖子沟等乡镇建立“供港澳”蔬菜基地,引进推广种植皱叶甘蓝、彩虹甜菜、新品菜薹、红苣菊、球茎茴香、紫白菜等多个品种的蔬菜,进一步完善了“产、供、销”一体化链条,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新路子。

2024年,互助县共计种植“供港澳”蔬菜1333.34公顷,目前已经进入采摘期。

“今年,村里充分利用村集体资金3万元,扩大种植荷兰豆和豌豆苗面积,进入采收期后,每天用工约30人,每人工资大概150—200元左右,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南门峡镇卷槽村党支部书记张生昌说。

一个个基地的建设发展,得益于海东市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举措。

2022年,海东市确立“在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走在前作表率”的具体目标,重点推进万亩菜薹供港蔬菜基地、10万亩杂交油菜马铃薯制种基地、10万头(只)牦牛藏羊“西繁东育”基地为主的“三大基地”建设。

2023年,在巩固提升“三大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海东市千吨高原冷水鱼养殖基地、万吨禽蛋生产基地、“高原冷凉夏菜”基地和万吨高原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也在逐一谋划推进。

置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当下,河湟谷地特色农业发展正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文旅商融合 海东产品俏四方

每逢秋季,火红的苹果、翠绿的菜园、紫琉璃般的葡萄构成了美丽的田园景色,河湟大地上缕缕秋风中透着收获的喜悦。

一年一度的农产品展交会也如约而至。

青海拉面、河湟特色美食、青绣产品、青稞酒产品、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产品在展会中集中展示,让人目不暇接,来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品美食、逛展会,共享丰收的喜悦。

从2016年起,海东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农产品展交会,历届农展会不仅向省内外展示了青海农牧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也推介了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几年,我带着自己的土蜂蜜多次参加了青洽会、农展会等农产品推介会,不仅让更多人熟知了‘穆蜂斋’,还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海东市穆蜂斋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克英说。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特色的农产品依旧需要推介推广。

今年夏季,“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在点燃高原群众对体育热情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让广大省内外游客详细了解海东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窗口。

5月26日,“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海东赛区)首场比赛在海东市体育中心拉开序幕。

一大早,市体育中心外侧的农畜产品展示区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不少农牧企业带着各自的特色产品提前布置现场,展示着自己带来的特色农产品。

“这是我们当地种植的富硒苦荞,不仅有茶,还有面粉、枕头多种产品,大家可以看看。”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灵芝,可以提高免疫力,安神助眠。”

来自海东市的19家农牧企业带着各自精心准备的130多种农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文创产品齐齐亮相,富有河湟特色的产品纷纷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花椒、富硒金丝皇菊、乐都长辣椒、中药材、水果、富硒大蒜、藏系羊、互助八眉猪……富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循化的线辣椒知名度很高,我们都知道,孩子也经常买给我吃,味道确实不错。”乐都区居民张芳芳说,她还想买一些海东特产给外地的朋友寄过去。

农特产品走进活动现场,既促进了农特产品消费,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从而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更好地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不断走深走实。

这个夏天,除了足球赛外,丝路花儿艺术节,再次为海东的农特产品提供了推介平台。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海东市将努力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担当作为、实干笃行,为实现农业强国谱写海东篇章。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