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大山深处的守护者

2024-07-03 07:34:5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李晓娟 

时至盛夏,气温连日上升,山间田野的绿意也一日浓过一日。

翻过一座座山,经过一条条川,才能到达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在这里,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山川,漫山遍野的狼毒花和牛羊,也可以感受到藏族、撒拉族、回族、东乡族不同的民族风情。

虽然与外界隔着三座大山,但在初麻乡党委政府、卫生院、学校等地方,有一群人,常年居住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自己的岗位和村民的幸福,也守护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望。

张河虎

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初麻乡地处化隆县城东部,平均海拔2900米。经燕官公路走29公里的山路,翻过三座大山,走完一个又一个大大的“之”字路,到达关角垭口后往下望去,就是初麻乡的地界。

初麻乡政府所在地在扎西庄村,全乡仅有的一条街道也在村里,零零散散的商铺、规模不大的卫生院、唯一的豪华建筑——学校就在街道两边依次排开。

虽然有15个村,但初麻乡的大多数村民都依赖于拉面产业,选择外出务工,因此,初麻乡每个村的常住人口并不多,来到乡政府所在地,大多数村民只有两个目标:一是接孩子放学,二是去卫生院看病。

走进初麻乡卫生院,三四排一层平房整齐排列,前来看病的群众络绎不绝,每个病房都有群众在打点滴或者看诊。或腿疼、或呼吸道感染,村民们大大小小的病都能在这里得到初步治疗。

忙碌地奔波在中医馆和诊疗室的是初麻乡卫生院负责人张河虎。张河虎是临床医学出身,也就是所谓的西医。2022年,初麻乡卫生院的中医馆投入使用,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张河虎自费去甘肃省学习,他说,他的这种情况在行业中称为“西学中”。

“我们的中医馆现在能开展16项治疗,包括针灸、艾灸、盐浴等,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大家也很认可中医技术。”虽然是卫生院的负责人,但张河虎还要做一些中西医的治疗,他一边忙着给村民韩再乃八姑调整艾灸,一边对记者说,现在群众的常见疾病,都能在卫生院进行简单的治疗。

韩再乃八姑是初麻乡初二村村民,村子离卫生院有3公里。小腹胀痛几天后,考虑到下山的路并不好走,韩再乃八姑决定先到卫生院治一下试试,没想到艾灸了3天后,效果出奇地好。

在这所占地1200平方米的乡镇卫生院,9名医护工作者常年坚守在这里。所有医护工作者都要住宿,只有节假日和周末才能回家,这里的群众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到医生,医生也乐意利用下班时间为群众诊治。归根究底,是下山的路要经过三座大山,崎岖不平的山路让医生回不了山下的家,也让这里的群众很难去远处的医院看病。

在这种环境下,熟悉路况和乡情的张河虎是这所卫生院的负责人、医生,也是救护车司机。

“初麻乡党委政府通过与联点单位的协调,申请了一辆救护车,群众有急症发生的话就直接给我打电话,我就开车送他们去县城的医院或省城。”张河虎说,因为全乡只有一辆救护车,而且卫生院没有专职司机,所以接到群众电话后,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傍晚时分,张河虎或者其他医生都要第一时间开着车下山。

全乡仅有的一辆救护车,既当医生又当司机的负责人,一个业务加生活用房只有400平方米的卫生院就是初麻乡卫生院的所有配置。但这里,却实现了整个化隆县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第4名的好成绩。

张河虎是初麻乡卫生院9名医护工作者的代表,他们和张河虎一样,在这座大山上坚持理想,看病救人,日复一日。

马明智

374名学生的大家长

在初麻乡,唯一一座颜色鲜艳的5层楼房就是初麻乡中心学校。

走进初麻乡中心学校,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学楼里的各个教室传出。这所中心学校1年级到6年级的学生共117名,分18个教学班,其中,住校生57名。

“我们这个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比较高,很多都是只有长辈在家,一年级就住校的学生也有,所以我们也相应的配备了保育员。”校长马明智说,马明智虽然到任这所学校的时间不长,但对学校的情况已然了如指掌。

小学就要住校,这无论是对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因为初麻乡的15个村都分布在附近的山上和沟里,下雨下雪时,很多学生都无法按时到校,每天接送对于年迈的爷爷奶奶来说也很不现实,因此,住校是最好的办法。除离学校较近的主庄村、扎西庄村、公保吾具村、安具乎村4个村以外,其他村庄的学生到这里就读都需要住校。

学生住校,教职工也要跟着住校。初麻乡中心学校有37名教职工,从周一到周五,所有的教职工都要住在学校里。对于这所学校里的所有人来说,学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而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作为这个“家”的大家长,马明智自然十分有压力。到任的这3个月期间,马明智心里一直在盘算着为学生多做些事情。

看到很多学生的衣服都比较破旧、单薄,无论吃饭、睡觉还是上课,一星期始终都穿一件衣服的学生大有人在,很多学生无力购买校服、学习用品,看到这种现象后,马明智立即通过自己的人脉联系各方力量,为学校捐赠了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品,给孩子们带来了实打实地帮助。

在马明智的牵线搭桥下,今年,义乌翰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给初麻乡中心学校的学生捐赠衣物200套、鞋子200双、足球100个,为孤儿、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捐赠面粉50袋、大米30袋、清油250公斤,总价值达3.5万元。

虽然这次捐赠只惠及了一部分学生,但对学生来说,已经十分知足。生于大山的学生们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只知道一门心思地学习,被大山困住的老师们,也没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只知道专心致志教书育人。因此,初麻乡中心学校下属的初麻乡完全小学的成绩可以与化隆县第一小学的成绩比肩,从初麻乡中心学校下属的3所完全小学、5个巡回幼教点走出去的人才早已遍布世界各地。

对初麻乡中心学校来说,马明智并不是第一人,在马明智之前,有无数个校长、教师扎根在这里,深耕教育,大山并没有困住教书育人的步伐,反而,攀过一座座大山的教育开出了别样的鲜花,怒放于神州大地。

马玉林

尽职尽责的大管家

马玉林是初麻乡党委副书记,一副眼镜、一件白衬衫,标准的干部穿搭让90年出生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谈吐间尽显稳重与深邃。

然而,就是这个年轻的副书记,每周一早上都要从山下的巴燕镇拉一后备箱的蔬菜、蛋奶到初麻乡政府食堂,供应乡政府所有干部一周的伙食。

“每周天下午,我就没闲过,忙着去菜市场或者超市采购,还要想想他们喜欢吃什么,周一上午再拉上来。”虽然上山的路只有29公里,看似并不遥远,但崎岖不平的山路真正要开车走,却需要一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中,马玉林一边要开车,一边要给请假的同事批假,还要回复各种开会的信息,他坦言,周一上午是他最忙的时候。

工作10年,马玉林说,初麻乡是他待过的3个乡镇里最偏远的一个。2014年参加工作后,马玉林先后在甘都镇、沙连堡乡工作,比起初麻乡的偏远与落后,甘都镇和沙连堡乡两个乡镇都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因此,初来乍到的马玉林并不习惯。

如今,已经在初麻乡工作了一年半的马玉林已经成为了初麻乡的一份子,除了日常工作外,干部宿舍的用水用电等问题,他都能得心应手地协调解决好。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感觉这里的年轻干部的业余生活很单一,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马玉林说,在分管干部管理工作期间,为了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他手把手带干部、搞培训、开讲座,还给年轻干部设置了乒乓球室,组建了初麻乡机关篮球队,让这些年轻的干部在下班后能够有个健康的爱好。

和学校、卫生院一样,初麻乡政府所有的干部都要住宿,原因自然也和老师及医护工作者们一样——山高路远,出行不便。对于上山的这条路,马玉林既心疼干部每周的来回奔波,也心疼因为崎岖不平的山路而放弃出远门的初麻乡人。因此,他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初麻人都能享受到好政策。

“有些时候我们去村民家走访,我看到群众家里的条件后感觉最苦的还是群众们,这座大山上种植养殖的都是传统的农作物和家禽,村民们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拉面产业。”在初麻乡任职期间,马玉林在自己分管的领域竭尽所能,让地理位置偏僻的初麻乡在很多工作上都不再落后。

初麻乡有6个纯藏族村,5个纯回族村,2个藏回族混居村,2个纯撒拉族村,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在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很多群众看不懂、听不懂汉语,工作很难进行,但即便这样,马玉林和其他干部也拼尽全力,让法治的脚步走遍初麻乡的每一寸土地。2023年,初麻乡获海东市2019年至2022年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并获化隆县平安建设目标考核先进集体,是化隆县所有乡镇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乡镇。马玉林还获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先进个人。

在初麻乡这个总人口不足一万的乡镇,处处都是绝佳的风景,处处都有一群人默默守护。他们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也对城市充满向往,但他们义无反顾坚守在大山中,撑起初麻乡未来的希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